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粘结修复术是理想的牙体缺损修复技术,是发展中的修复技术。随着牙体缺损直接粘结修复技术的迅猛发展,粘结材料的不断更新改进,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牙体牙髓病学龋病充填治疗的临床操作中。目前,全酸蚀的应用使牙釉质粘结取得了较好的粘结效果,而牙本质由于其自身组织结构特点的特殊性和口腔环境的复杂性,使得牙本质粘结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加强牙本质粘结效果,提高牙本质粘结的耐久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积极深入研究牙本质粘结界面老化机制,试图了解掌握影响牙本质粘结界面老化的因素,阻止老化进程,提高粘结效果。如使用酶抑制剂、再矿化、乙醇湿粘结技术、疏水型粘结剂、抗菌粘结剂等,用以改善粘结界面的封闭性,增强其耐降解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粘结材料的使用寿命。近年来,酶抑制剂的研究成为热点。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由人成熟的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组织表达,以酶原形式钙化于牙本质中。在牙本质粘结过程中,酸蚀剂和粘结剂的应用会激活这种宿主来源的MMPs,介导牙本质粘结界面混合层胶原纤维降解,参与牙本质粘结界面老化,导致粘结强度降低,影响粘结耐久性。应用氯己定,四环素等MMPs抑制剂能够减缓牙本质粘结过程中混合层胶原纤维的降解及牙本质粘结界面的老化进程,提高牙本质粘结耐久性。在牙本质粘结过程中的粘结界面上会形成牙本质混合层(dentin hybridlayer, DHL),DHL是牙本质粘结过程中粘结强度的决定性因素。Ⅰ型胶原纤维是牙本质基质中的主要成分,牙本质经酸蚀后在牙本质表面形成的胶原纤维网络构成了DHL的支架结构,胶原纤维的暴露、降解对于牙本质粘结强度,耐久性及界面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牙本质酸蚀后的胶原纤维形态结构改变直接影响粘结效果。本实验通过免疫胶体金技术与场发射扫描电镜对Ⅰ型胶原纤维进行免疫金标记观察牙本质酸蚀后应用MMPs抑制剂进行预处理的牙本质表面胶原纤维暴露情况及应用粘结剂后牙本质混合层形态及其基底部胶原纤维的暴露情况,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及直观对比研究。通过NaOCl诱导最适宜胶原纤维降解的老化实验理论基础来模拟体外老化处理方式,应用两种MMPs抑制剂,氯己定和四环素对比评价其对混合层胶原纤维的抗MMPs降解胶原的能力,即MMPs抑制剂对牙本质粘结混合层耐久性的分析研究。本实验的实施,为MMPs抑制剂对牙本质粘结混合层耐久性的界面老化问题研究提供了可供分析的直观实验结果,完善了MMPs抑制剂对于牙本质粘结效果的评价。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 MMPs抑制剂预处理使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暴露更为彻底,粗大、均一、交错有序的排列,良好的胶原纤维形态有利于牙本质粘结过程中树脂渗透形成稳定的混合层。2. MMPs抑制剂预处理使牙本质即刻粘结的混合层更加均匀、致密,与粘结剂层无明显分界,使混合层基底部暴露的胶原纤维减少,混合层底部的薄弱区域面积减小,减少因口腔唾液,酶等因素造成的混合层底部胶原纤维降解。3. MMPs抑制剂预处理对NaOCl老化下的混合层具有保护作用,使混合层结构均匀稳定,减缓老化对牙本质粘结混合层稳定性的影响,改善牙本质粘结耐久性。4. MMPs抑制剂预处理可以减缓NaOCl人工老化对牙本质的溶胶原作用,使酸蚀后胶原纤维网状结构更加立体,便于树脂的渗入,为混合层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支架结构,提高牙本质粘结稳定性。综上所述,氯己定,四环素这两种MMPs抑制剂作为预处理剂应用于全酸蚀粘结体系中,使酸蚀后暴露的胶原纤维更为立体,利于粘结剂渗入,使混合层更加致密,并可以减缓牙本质粘结界面因NaOCl模拟的人工老化进程,完善了MMPs抑制剂在牙本质粘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