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分析下颌后牙区个别牙缺失后,由于自身骨量条件所限,采用倾斜种植的方式,结合角度基台、牙冠优化处理进行修复。在不同的倾斜方向和角度下,模拟在一个咀嚼周期内的三个阶段的不同受力情况(受力点和方向不同),观察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变和应力变化情况,为临床上设计和实施下颌后牙区倾斜种植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单颗磨牙缺失的健康成年人下颌骨的CBCT扫描数据,多种软件联合应用建立:种植体偏向舌侧、颊侧、近中、远中四个不同方向,倾斜角度5°、10°、15°、20°的包含种植体、角度基台、全瓷冠、下颌骨的修复体模型,在模型模拟施加磨牙在一个咀嚼周期的受力动态载荷,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种植体骨界面生物力学进行分析。结果:1.本实验显示当种植体舌侧倾斜种植时,下颌骨应变、应力随倾斜角度的增大呈波动上升趋势。在咀嚼周期的第三个受力状态下,应变、应力随倾斜角度的增大呈较大的波动趋势。舌向倾斜5°、10°应变、应力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在倾斜角度15°时形成突变,最大应变4289微应变,最大应力124.54MPa。2.本实验显示当种植体颊侧倾斜种植时,下颌骨应变、应力随倾斜角度的增大呈波动上升趋势。在咀嚼周期的第三个受力状态下,应变、应力随倾斜角度的增大呈较大的波动趋势。颊侧倾斜5°、10°时应变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在倾斜角度15°时形成突变,此时的最大应变为6179微应变,最大应力72.6MPa。3.本实验显示当种植体远中倾斜种植时,在咀嚼周期的三个受力状态下,下颌骨应变、应力随倾斜角度的增大呈增大趋势;并且,在倾斜角度超过15°时,应变、应力随倾斜角度增加而增大的更为显著;在咀嚼周期的第三个受力状态下,应变随倾斜角度的增大呈更显著的增大趋势。最大应变、应力出现在种植体倾斜角度为20°时的第三个受力状态下,为4455微应变和86.84MPa。4.本实验显示种植体近中倾斜种植时,在咀嚼周期的三个受力状态下,下颌骨应变、应力随倾斜角度的增大呈增大趋势;并且,在倾斜角度超过15°时,应变、应力随倾斜角度增加而增大的更为显著;在咀嚼周期的第三个受力状态下,应变、应力随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更为明显。最大应变、应力出现在种植体倾斜角度为20°时的第三个受力状态下,为4441微应变和47.17MPa。5.当斜向加载时应力最大区域均接近于加载力相对的方向。6.实验结果显示在咀嚼周期的第三个受力状态下,下颌骨的应力、应变较前两个受力状态,均有大幅增加。结论:本实验准确地表达了下颌骨这种复杂的几何形状,模拟了一个咀嚼周期内较复杂的载荷条件下,在修复体模型上对皮质骨、松质骨、种植体、基台、全瓷冠不同性质的材料进行了综合力学分析。当倾斜种植在15°时,骨松质应变超过许可的数值。在下颌骨应力未超过骨的许用应力时,下颌骨的应变可能会超过许可的应变值,此时,骨组织将发生病理性改变,会有骨吸收发生。所以,对于倾斜种植,不仅要考虑应力不应超过下颌骨的最大许用应力,而且还要考虑应变的影响。本实验研究显示,可以在下颌后牙区行10°以内的偏近中、远中,舌侧、颊侧倾斜种植。本实验结果显示,下颌倾斜种植时,不论向舌颊侧倾斜还是向远近中倾斜,下颌骨的应变、应力变化趋势相同,对种植成功与否的影响不显著。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解剖条件合理选择倾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