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道女词人的女性书写——以吴藻、顾春等为例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ip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道时期是清政府由盛转衰的重要过渡时期,上承“康乾盛世”高峰,下启中国近代史开端,是社会发生重大转折的骤变时期。时代的变化为顾春、吴藻共有的焕然的个性、杰出的文学创作成就奠定了基础。她们的个体差异,又使得她们具有显著的代表性。从情感命运而言,顾太清代表比较顺遂的女性群体,吴藻代表比较失落、缺憾的女性群体;从阶层及意识形态而言,顾春更能代表上层社会的女性,其词作富于个性,有雍容自持的风度,而吴藻代表稍低一层的知识女性,商贾之家的出身使她容易受新兴民主意识影响,其词作更明显地体现了渴望自主选择婚姻爱情,却无奈顺从的情感波动。论文以女性视角,从原始文献资料出发,以吴藻、顾春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将其鲜活的生命和情感体验立体呈现,进而粗略反映出清嘉道女词人的女性书写。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清女性词的发展历程,明确嘉道时期女性词在整个清代女性词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并且对嘉道时期女词人的生存状态进行总结,同时对顾春、吴藻两位女词人生平及词作成就分别论述。  第二章主要是探讨女性词人在词作中书写的情感。一方面,清代女性词人拓宽了女性书写的范围,在她们的词作中不仅继承了前人书写女性自身闺愁的传统,也出现了不少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词作;另一方面,嘉道时期的女词人开始书写自身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思考,以及对男尊女卑思想的无奈,是女性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但是,自觉的女性意识及传统封建观念的双重压迫,使女词人在书写当中时刻存在着矛盾的心理,最终只能通过皈依佛道的方式加以消解。  第三章分析嘉道女词人书写的艺术特色,女词人是为自身代言,主体性更强。词作整体上呈现出纤婉轻柔的风格,从表达方式上来女词人大多采用的是直接抒情,抒发的情感是哀婉缠绵的。表现在创作手法上则是通常选取秀丽明净的意象,营造出典雅的意境。  第四章是对嘉道时期女词人的书写进行整体评价。指出女词人在书写女性情感过程中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能够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充满着自我怀疑的矛盾心理。
其他文献
小品每年都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所有央视春晚小品中,赵本山小品从1990年至2010年历时20余载,长盛不衰,在中国喜剧小品中最具代表性,堪称中国喜剧小
我国的华文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华文文学作家因为所处年代的不同,作品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风格模式。张翎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作,被称为北美华文文学的代表作
贵州省贞丰县坡棉村是一个多民族杂居村落,主要有仡佬族、苗族、布依族、汉族居住。各族都使用本民族语言,汉语为主要的族际交际工具。有些少数民族掌握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