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C照射V79细胞诱导旁观者效应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3020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电离辐射是细胞遗传物质的强损伤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辐射所致的生物学效应,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细胞死亡和致癌作用等是靶细胞DNA受到损伤后,自身无法修复或错配的结果,这些效应不会出现在未受照射的细胞中。辐射剂量与靶细胞效应之间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即辐射剂量越低,所致效应越弱。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辐射所致的遗传学改变不仅出现在受照靶细胞的周围,而且可发生在位于靶细胞周围,或与靶细胞的培养液接触的未受照射的正常细胞(旁观者细胞,bystander cells)中,从而使效应明显增强。这种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BE)。由辐射引起损伤而产生旁观者效应的机制目前没有定论。其效应涉及到多种机制,不同于传统的辐射细胞效应。目前认为机制可能与受照细胞产生一些活性物质或信号分子有关。除电离辐射外,紫外线照射的靶细胞也可诱导旁观者效应。本研究中,选择UVC处理V79细胞确定其引起DNA损伤的最适照射剂量,并收集该剂量下照射靶细胞不同时段的无细胞培养液;用此无细胞培养液培养正常细胞以观察细胞DNA损伤后诱发的旁观者效应,以及所诱发的旁观者效应的类型及强度,并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初步探讨UVC诱导旁观者效应的可能机制。材料和方法1、细胞培养: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C3细胞株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37℃,5%CO2孵箱内培养。2、靶细胞处理细胞在75 ml细胞培养瓶中长到75%融合后,经胰蛋白酶消化,接种至6孔板,每孔1×10~6个细胞,继续培养12h。照射前去掉培养液,每孔用2mlPBS冲洗3次,去掉PBS。紫外线光源为黑光灯,发射波长为200-290nm之间,峰值为254nm,辐射强度为9mJ/cm2,将6孔板置于距光源正下方5cm处垂直照射,设定照射剂量分别为0mJ/cm2,90mJ/cm2,1 80mJ/cm2,270mJ/cm2,540mJ/cm2,8 10mJ/cm2,照射时间分别为0s,10s,20s,30s,60s,90s。3、去细胞培养液的获取使用最适照射剂量处理V79细胞后,分别于4h、8h、12h、24h吸取培养液经0.22μm微孔滤器过滤后低温保存、备用。4、旁观者细胞细胞在75 ml细胞培养瓶中长到75%融合后,经胰蛋白酶消化,接种至6孔板,继续培养12 h后去掉培养液,用不同时点的ICM(去细胞培养液)分别继续培养细胞24h。5、检测方法(1)细胞存活率:MTT法(2)细胞形态学观察:照相显微镜观察(3)细胞坏死/凋亡检测:流式细胞仪法(4)染色体畸变:秋水仙素处理后Giema染色镜检(5)ROS活力:流式细胞仪法(6)P53 mRNA含量:TR-PCR(7)P53蛋白:免疫组化(8)旁观因子的筛选:二维电泳和飞行质谱结果1、在照射剂量为90、180、270、540、810mJ/cm~2时,v79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65.5±4.4%、50.44±3.5%、43.4±2.7%、38.8±2.9%和29.4±1.6%。2、靶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2.59±2.22%、48.89±3.67%、56.69±4.05%、64.57±4.66%和73.48±4.37%。3、在180mJ/cm2UVC照射剂量下,取出不同时段去细胞培养液用来培养正常细胞,测得v79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61.5±3.9%、78.8±43.3%、84.2±4.1和74.9±3.7%。4、不同时段去细胞培养液作用v79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78±2.38%、13.45±1.99%、10.51±41.53%和28.57±3.59%。5、不同时段去细胞培养液作用v79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12.33%、8.67%、5.67%和15.00%。6、不同时段去细胞培养液作用v79细胞ROS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38.38±3.05、25.69±2.37、16.30±1.35和48.35±2.32。7、不同时段去细胞培养液作用v79细胞P53蛋白含量灰度值分别为79.05±5.23、68.36±5.12、51.81±4.35和78.65±5.67。结论1、本次研究中UVC引起旁观者效应的最适照射剂量为180mJ/cm~2。2、本次研究中UVC照射V79细胞引起的旁观者效应类型以凋亡为主。3、本次研究中UVC照射V79细胞其去细胞培养液中存在的TNF-α转换酶可能是旁观因子之一。
其他文献
工伤致残群体原本是为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做出贡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为了生活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打工,却因为工伤意外陷入困境,生活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
活性羰基类物质是脂质过氧化和非酶糖基化的共同中间产物,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是这类物质的代表。在体内MDA容易与含氨基或巯基的生物大分子发生反应,形成老年色素类物质
保安处分作为一种刑法理论,肇始于18世纪的德国,后来,随着刑事实证学派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方法,对犯罪和刑罚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刑罚的目的在于防卫社会并改造犯罪人的灵魂,使得保安处分最终臻于成熟,并在20世纪初大放异彩。我国大规模引入保安处分理论是在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颁行前后,这一时期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制度创设均有较大突破。在此之前,民国刑事立法体系中虽然存在一些保安处分因素,但
<正>陕北,即陕西北部,通常是指长城以南、黄河以西、子午岭以东、桥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包括延安和榆林两个市。考古发掘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栖息,新石器时代的文
近年来,一种在分子层面上有机基团嵌入无机晶格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具有高吸收系数,直接带隙,载流子寿命长,稳定的电子/空穴迁移率等特点,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外,钙钛
高等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等教育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实现载体,本文基于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从基地项目治理风险角色、项目治理风险界定和项目治理风险内容
测试了0.2%透明质酸溶液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1)的炎性因子IL-6分泌影响实验和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1)的创伤修复实验,并将0.45%透明质酸加入牙膏中进行应用实验,分析
<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人们之间进行数据传递和数据交换的次数也愈加频繁,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社會,所以生产与生活也离不开信息技
会议
聚合物电解质是组成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本文采用共混、半互穿网络、接枝共聚三种方法制备了改性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微孔聚合电解质,重点研究了它们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当前医疗改革背景下,开展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基础,是打造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每名临床医师必经的成长渠道。本研究通过了解S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情况,检验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发现问题并找寻对策,为医院在培训管理过程中提供决策依据,完善培训机制。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与本课题相关文献,全面系统地了解相关研究背景和现状,以S医院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