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t52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密实混凝土有良好的自密实性能、能有效利用工业废渣、无需振捣的施工方式等绿色高性能优点,在建筑结构应用广泛。然而,为满足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抗离析性、填充性,自密实混凝土配制中通常使用较高胶凝材料用量、较高砂率、较多高效减水剂掺量,由此导致自密实混凝土容易收缩开裂。而掺加膨胀剂补偿自密实混凝土收缩是解决其收缩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膨胀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尚未有标准的配制方法,且在自密实混凝土掺加膨胀剂后,其新拌混凝土的自密实性能无法达到规范要求,且初凝时间大大减短。为了解决自密实混凝土体积收缩问题和掺加膨胀剂后出现的工作性问题,通过性能检测和对比分析的试验方法,探寻C40自密实混凝土和膨胀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至少满足550mm的配合比。试验首先研究满足试验目的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在此配合比基础上外掺膨胀剂,调整高效减水剂用量使膨胀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满足工作性要求,经收缩性测量和抗压强度对比进一步研究膨胀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为了研究砂率和粉煤灰用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以及水胶比和粉煤灰对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具体变化规律,通过调整水胶比或粉煤灰掺量得到普通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方案并进行配制,对其开展工作性检测和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砂率或增加粉煤灰掺量能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但大剂量(超过30%)掺加粉煤灰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影响较大,混凝土各龄期的抗压强度随着水胶比降低而增大,且增大幅度逐渐降低。(2)为了研究高效减水剂和不同搅拌工艺对新拌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两组试验(高效减水剂用量的确定和搅拌工艺的确定)分别配制1L自密实混凝土观察其流动性并检测强度,通过对比试验和工作性能检测发现增加高效减水剂掺量和选择合适的搅拌工艺对于改善膨胀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和延缓初凝时间是有显著效果的。(3)为了监测膨胀自密实混凝土早期体积变形,在接触式外置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原混凝土收缩测量装置的探头、尺寸和材料选择,总结了混凝土收缩测量装置的操作流程。(4)为了研究高效减水剂掺量对膨胀自密实混凝土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影响、外掺4%、7%和10%膨胀剂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变形特性和膨胀剂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通过检测新拌混凝土坍落扩展度、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和监测混凝土体积变形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自密实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随着膨胀剂掺量的增加而提高,膨胀剂外掺量在低于7%时,自密实混凝土表现为收缩,起不到有效的补偿收缩作用;膨胀剂采用外掺的方式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60天)影响不大,但对混凝土的早期强(9天)度影响显著,随着膨胀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是先上升后大幅度下降的。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语境下,民俗成为民族与国家形象传播的典型符号,影视与民俗文化的多元渗透成为当前艺术创作的一大趋势,影视创作者愈来愈注重将民族文化与民俗符号通过影视化重组与再构,创作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以《白鹿原》《黄土地》《百鸟朝凤》《秋菊打官司》等影视剧为例,深度解读陕西关中民俗文化在影视艺术中的多维呈现,挖掘民俗文化符号在影视中的表现形式及对
期刊
河池日报社一方面聚焦制约报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派出记者深入一线调研采访,推出了大批接地气、有温度的好作品,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本文通过分析河池日报社的相关做法和经验,探索地方主流媒体在调查研究中勇担当、有作为的路径和方法,助力建设与时代高质量发展同步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期刊
报纸
【目的】为了评价氟苯尼考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模拟实验,研究了氟苯尼考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和其对纤维素的分解作用的影响。【方法】氟苯尼考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采用直接吸收法(密闭法)滴定测定:其对纤维素的分解作用的影响采用布条失重法。【结果】不同浓度的氟苯尼考对土壤微生物呼吸活动的影响有所差异。在此试验中,低浓度的氟苯尼考(10mg/kg)对土壤的呼吸作用表现不明显,而高浓度的氟
会议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价值旨归。历代中国共产党人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和媒体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在党性、人民性、时代性原则下实现了路径归一。从系统性视角出发,媒介融合发展的“四全”格局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导向。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媒体传播体系,应在“四全媒体”
期刊
本文由全媒体时代传播体系所需具备的基本特征入手,根据其发展需求提出系统化的端到端体系构建方法,对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并介绍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关联内容生产、异构网络传输、终端协同呈现理念开发的“百城千屏随身听”系统,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对于全媒体时代传播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思路。
期刊
为了优化制备氟苯尼考纳米混悬剂,使用介质研磨法制备氟苯尼考纳米混悬剂,以粒径、多分散系数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评价氟苯尼考纳米混悬剂的处方,并进行验证,用HPLC法测定氟苯尼考纳米混悬剂的含量。结果显示,最优处方为药物浓度为10.12%、HPMC浓度为11.88 mg/m L、SDS浓度为1 mg/m L。制得的氟苯尼考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多分散系数、含量分别为(264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论述。主要内容包括:传播格局变化,出现“四全媒体”;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舆论引导,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从相加迈向相融,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媒体融合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期刊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讲好新时代广西故事,不仅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更要符合新媒体传播的新语境。作为“壮族三月三”的重要活动之一,“新民歌”文化IP系列内容的融合传播是传播广西故事的新形态,也是广西文化走出去的新探索。
期刊
随着“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健康传播受到越来越多公众关注。随着全媒体时代到来,得益于传播技术、方式的发展变革,健康传播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本文以《约见名医》为例,探讨全媒体时代健康传播社交化的趋势与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