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半导体探测器的诊断X射线剂量仪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射线特性主要包括穿透性、荧光性和电离性,其中穿透性、荧光性主要应用于X射线诊断。穿透性是指X射线穿过一定厚度物质的能力。X 射线穿过物质时与X射线的波长有关,即波长越短,光子能量越大,穿过物质的能力越强。但在波长一定的条件下,X射线穿透性就完全取决于物质本身的结构和性质。一般高原子序数,且结构紧密、密度大的物质,X射线穿透性差,所以从X射线穿透物质后强度变化就反映物质内部密度差异,这正是X射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性是指X射线照射某些物质如磷、硫化锌、镉、钨酸钡等后,可以辐射出可见光,在X射线诊断工作中利用这种荧光作用制成荧光屏,用于X射线透视诊断。 X射线的应用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如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等,但是在应用中如果不注意防护或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0万台各种类型的医用诊断X 射线机,每年约有2亿人次接受诊断X射线检查。加强对诊断X射线受检者的防护,尽可能地降低X 射线检查给全民带来的潜在危害,我们必须探测X 射线,对X射线做出定量分析,应用X射线进行有效安全地诊断病人。 本文所采用的半导体探测器为Si-PIN光电二极管,Si-PIN探测器是具有PIN结构的,是由一层P 型半导体和一层N型半导体以及它们中间的一层I层组成的结构。硅PIN 用于探测光和射线的探测器件,室温下的漏电流在纳安(nA)数量级,比其上一代的硅面垒探测器要小差不多3个数量级,是硅面垒探测器的换代产品。 半导体探测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易于与其它半导体器件集成的特点,将半导体探测器应用到诊断X射线剂量仪中,使得剂量仪体积小,质量轻,便于现场检测。诊断X射线照射到半导体探测器中,半导体在X射线辐射作用下产生电子-空穴对,产生电子-空穴对的数目与射线的强弱和能量存在一定关系,半导体剂量仪模拟部分采用了I/V转换器及放大滤波电路,I/V转换器将半导体探测器输出的微弱电流信号转变成电压信号,电压信号通过放大和滤波电路送到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采用了高精度的V/F转换器,V/F转换器将信号转换成频率,通过高性能AVR单片机对频率的处理得到数字量,最后由液晶显示模块显示测量数据。由于半导体探测器的能量响应差,因此采用管电压剂量修正系数来改善剂量仪的能量响应,应用查管电压剂量修正系数表来修正剂量。 在硬件设计部分,本文着重分析了半导体前置放大器,根据半导体探测器受辐射所产生的信号特点设计I/V转换器,将半导体探测器受辐射所产生的电流转换成电压,由于半导体探测器的信号范围较大,因此在前置放大器之后设计了一个可编程放大器,通过单片机来控制放大倍数。由于探测器出来的信号存在噪声,为了测量过程中的准确,采用了一个低通滤波器,通过滤波器将探测信号送入V/F转换器,在单片机的配合下,将模拟信号转换成了数字量。在软件设计部分,本文采用GCC开源软件作为开发平台,设计了一个菜单模块作为主架构,并给出了菜单设计、量程切换、模数转换、系统刻度及自动测量的设计流程图。诊断X射线半导体剂量仪具有体积小、实时响应快、能量响应好、测量范围宽、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和人机界面友好等特点。经过初步测试,结果表明误差为1%,重复性好于0.5%,能量响应好于2%,半导体剂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满足诊断X射线剂量检测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其他文献
本课题研究一个以缓发中子法监测为主,总法和裂变气体法监测为辅的三元法燃料元件包壳破损数字化监测仪。该监测仪包括BF3探测器支路(缓发中子法)、GM计数管支路(总法)、塑料
核成像系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由于具有分子显像和功能显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学,心血管疾病学和神经系
辐射监测系统是应对突发性核事故、放射性污染和放射源丢失等问题的重要工具和前提保障。针对目前国内外辐射探测设备尚存在的不足,本课题组设计了一套基于小型无人旋翼飞行器
X射线三维相位成像因其可实现厚物质的内部三维结构的观察,在生物医学和纳米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NSRL)利用全场透射显微技术(TXM)建设了高空间分辨X射线成像光束线和实验站。通过分析X射线成像系统的不同的聚焦光学元件,选用旋转椭球聚焦镜来聚焦入射光源。针对成像系统对照明光的要求,设计了四组旋转椭球聚焦镜,并利用新颖的实验方法对美国Xradia公司制作的旋转椭球镜进行了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