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乡村社会冲突中教民的身份认同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督教作为历史上就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宗教,在近代伴随着殖民主义的坚船利炮再次传入中国。随着基督教在华传教势力的扩大和组织上的完善,基督教在中国城乡迅速吸引了大批教徒。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国土上开始形成与本土宗教群体迥异的教民群体。乡土教民的增加在乡村社会掀起了一层层民教冲突的涟漪,甚至演化为大规模的民教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 本文通过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基督教民群体发展概况的论述,得出近代乡村社会教民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事实。通过乡村社会成员如何成为基督教民、成为基督教民以后对乡村社会生活的影响问题的讨论,力图为民教冲突之根源找到新的解答。 本文尝试运用了身份认同的理论,从乡村社会基督教民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呈现了乡土教民对基督教徒身份的选择、建构及确证的过程。在身份选择过程中,不同的身份选择方式影响了教民的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由于教民身份改变而带来的特殊政治地位、经济利益以及与非教村民迥异的行为习惯,使得他们在村民眼中成为“洋人的附庸”、“二毛子”。乡村教民与基督教发生联系只是获得教民身份的起点,通过信教而遵守特殊的教义教规、遵循特定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使教民逐渐建立起对基督教徒身份的认同。同时,来自教民群体之外的他人评价,促使他们进一步对自我身份进行确证,很重要的便是乡土民众对基督教民身份的划分。在加强教民身份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双重身份认同的冲突。乡土教民的基督徒身份和村民身份代表了不同的身份认同标准和内容。通过对村民及教民身份关系的探讨来看双重身份对教民行为的影响。 由于基督教先天与外来侵略的密切联系,加上中国乡土民众对外来宗教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对近代基督教民信仰动机认识上的偏见,认为大多数教民都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信教。本文通过对乡土教民身份认同的研究发现,乡村社会教民的信仰虽然存在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但是一部分教民还是真正实现了对基督徒身份的认同。随着信仰的日渐坚定,基督教民和乡村社会村民的双重身份带来的矛盾行为对教民的村社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民对乡村社会传统信仰的融合与摒弃,对乡村社会传统仪式的继承与抵抗,不仅给自己带来如何选择行为方式的苦恼,也使他们长期游离于村社群体之外。教民虽努力为自己的双重身份辩白,但两种身份带来的冲突却存在于乡村教俗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近代乡村社会民教冲突的根源。 近代特殊的历史环境把教民无情的推到民教冲突的风头浪尖。面对反教浪潮,村民与教民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使他们对此感到迷惑不解,另一方面又促使一部分在生死攸关时刻选择依靠教民身份,获得教会、洋兵的保护,甚至有些教民沦为民族国家的叛徒。但这部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教民是徘徊于两种身份之间,既想获得生命安全的保障,又为国家多舛的命运而担忧。 对近代中国乡村社会民教冲突根源建立在身份认同理论上的再探讨,充分说明了近代基督教与中国乡土民众的错综复杂关系。对于重新认识近代教民群体,特别是他们的基督教信仰,厘清近代乡村社会民教冲突的根源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其他文献
明代学术史的书写,并不仅仅是后人对历史的书写,更是历史对自身的反思。明末清初,诸儒们一方面对明代学术进行清算,另一方面,也有黄宗羲因之而起的制约皇权说。而近代以来,西学东渐
《有限元法》是工科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一门课程。从优化教学内容、应用软件学习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1969年建成投产。生产精密套筒滚子链。1983年开始开发、生产制糖、水泥、冶金、汽车等行业用的输送机械设备专用链条。现是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链传动协会理事单位、国家链传
中国木刻版画历史悠久,自殷商甲骨到隋唐、五代及宋元的长久发展,至明清达到鼎盛。明清时期的木刻版画在中国版画史乃至中国绘画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1928—1945年期间,陕西灾荒相当频繁和严重。各种灾害呈现出多样性和普遍性并存、频发性和群发性明显及与邻省灾害发生的相关性等特点。民国时期,陕西严重的灾荒不仅与其恶劣的
《三国志》为西晋陈寿撰,南朝刘宋裴松之作注。该书行文简洁,首创纪传体国别史体例,因而备受历代史家关注。然而此书又存在史料不足、内容相互矛盾、缺少表志的重大缺陷。故后世
本文是从新加坡民间信仰自身发展的视角,探讨新加坡城隍庙在“佛教化”和“道教化”的体现,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对“阴”、“阳”两界的关注,并以实例论说道教化、关注阳间事务的城
本文以古今省、府、县及乡镇各级地方志、笔记以及实地调查访谈所收集到的人文资料为主要史料对明清时期福建螺洲社会生活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运用了社会学、人类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大暑时节,炎热之极。这时的气候暴戾,让我们格外珍惜身边那些怒放的生命:路边高大的蜀葵和紫薇,满枝的殷红玫粉:还有大片的粉色、黄色太阳花,艳丽的花毯般铺在绿色的草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