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是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大米流变学特性的连续煮饭机及智能控制机理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之一.其研究内容包括连续煮饭机理研究及控制机理研究两大方面.机理研究已经完成,该论文是根据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控制参数及控制系统方面的研究.该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适应具有"冲击式"供餐和多品种大米蒸煮特点的快餐业及企、事业大食堂的关键设备——微波连续煮饭生产线的控制参数及控制系统而进行的.旨在通过该论文的研究,找出大米在微波连续煮饭生产线上,哪些工艺参数对米饭品质有显著性的影响;如何为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使整个系统能耗最低,蒸煮时间最少,米饭品质最好.研究如何实现上述研究取得的最优工作参数和适合的控制系统.首先,该论文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对确立的米饭工艺的主要参数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采用米饭感官评定办法,对米饭品质进行评定.对每一参数进行重复性实验,实验结果运用方差进行数学分析,找出每一个工艺因素是否对米饭品质构成显著性影响.然后再对第二个因素进行实验,再用同样的方法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所有的因素进行分析后,找出对米饭品质影响显著的若干因素.其次利用第一阶级的研究结果,通过设计正交回归实验,将第一阶段得到的对米饭品质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进行实验.根据正交实验的结果,米饭品质评定常用的口感、香气、弹性、滋味、色泽五个标准的得分进行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在实验中,对每次实验所消耗的功率进行测定,然后对所得到的功率值也进行线性回归.再对米饭品质的回归方程进行约束,然后在此约束的条件下,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求解功率最小为目标的方程,由此可得出相应因素值,此值即为系统的最优值.在得到回归以后,再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然后对回归模型在基准值进行重复性实验,看模型是否与实际一致.检验的办法是对重复性实验的值与数学模型的常数项值进行比较,两者是否一致.一致性检验是通过t检验进行的.如果一致,表明模型是实际是符合的,不符合,需要进行二次回归,直到模型与实际相符合为止.最后,该论文研究如何实现这些经过优化得到的参数.该论文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设计合适的软硬件系统来实现控制参数.该系统中,采用的主控芯片MSP430F449.该系统软件部分包括输入输出部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几部分.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传感器接口、放大电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