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对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采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能够清晰地反映出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生态安全状况以及空间变异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内在规律,从而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规划设计提供必要依据。本文应用RS和GIS技术,对静海县2005年和2011年两期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分析,并结合研究区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野外调查情况,研究静海县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的过程,探讨静海县近五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基于ArcGIS的分析数据,利用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选取相关景观指数,从斑块变化特征、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类型多样性等方面对静海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社会经济情况,构建基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静海县生态安全评价,并据此提出改善研究区景观格局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2005至2011年间,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角度分析来看,耕地、水域、其他未利用地呈现逐步萎缩的趋势,而建设用地、园地、林地景观则有所扩展,各景观类型的分布均匀化和集约化水平有所提高,且景观格局整体保持稳定。(2)基于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显示,2005年和2011年静海县生态安全评价等级均为一般状态,通过比较发现2011年生态安全值有小幅上升。经过生态安全评价分析得出加强区域耕地、林地、水域等生态用地保护、构建合理的土地利用景观结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改善区域生态安全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