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形扇头蜱抗微生物多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c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蜱是一类以吸血为生的节肢动物,是人和动物的许多病原的传播媒介,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寄生原虫等多种病原。在中国,已记录的蜱类近120种,其中10余种具有明显的医学重要性,了解病原在蜱体的传播机制,特别是病原体与蜱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蜱和蜱传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抗微生物多肽作为蜱的先天性免疫效应分子之一,是研究蜱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的重要切入点。本实验以镰形扇头蜱吸血前后雄蜱唾液腺的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中的EST数据为基础,从镰形扇头蜱体内克隆出M200和M50二个新基因。M200基因全长542bp,编码10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9.85kDa,含有典型的信号肽序列,经同源性比较,该基因编码蛋白与与微小牛蜱抗微生物多肽分子Ixodidin序列的显著同源。M50基因全长410bp,编码10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9.0kDa,含有典型的信号肽序列,无显著性同源分子,仅与单一异尖线虫蛋白酶抑制因子有低度同源。结构上,M200和M50预测蛋白都含有半胱氨酸的抗微生物多肽的典型特征,即在C-末端含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CXXXC…C…CXC),形成一个称为CSαβ(cysteine-stabilizedαβ)稳定的基序(motif)。综合同源性、结构特征、分子量、信号肽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初步预测M200和M50为二个编码镰形扇头蜱抗微生物多肽的新基因。应用RT-PCR方法分析了M200和M50基因在蜱的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这二个基因的表达没有组织特异性;M200在蜱的各个发育阶段卵、幼蜱、若蜱和成蜱均有表达,但M50在蜱的卵、若蜱阶段没有表达。应用RT-PCR方法分析了M200和M50基因在蜱的吸血前后的表达模式。M200和M50基因在蜱吸血后的转录量显著高于未吸血蜱,说明这两个基因的表达与吸血有关。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M200和pGEX-4T-1/M50,并转化到表达菌BL21中,经IPTG诱导,结果表明M200和M50可以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应用GST融合蛋白纯化系统,可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克隆、表达了镰形扇头蜱二个新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它们可能是二个编码镰形扇头蜱抗微生物多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这二个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是我国近些年才出现的一种新型楼盖体系。它是在实心平板楼盖体系内部布置了一定的内膜后再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楼盖。由于其具有自重较轻、保温隔
为有效利用蓬莪术挥发油资源,开发天然食品防腐剂,以及为蓬莪术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本研究的实验材料是蓬莪术的干叶、鲜叶、干根和鲜根,通过水蒸汽蒸馏法对蓬莪术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并且应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方法法(即GC-MS),对蓬莪术四个部分的挥发油进行了组分及含量分析,并研究了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和抑菌作用。同时,对蓬莪术各部分材料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的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