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类APP对城市居民运动参与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觉醒,对日常运动需求增长,推动着运动产业逐步发展。同时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体育馆赛事、活动等社会社交活动的流程和经营服务统计将依托于云计算、人工智能、运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将现有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实现数据之间联通共享,随之应运而生的运动类APP数量也迅速增加,成为运动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运动类APP的发展在提升我国智慧健身服务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作用。运动类APP用户的数量从2014年只有1000万增长到了2019年的1.26亿,预计2020年能够达到1.65亿。2019年成都市常住人口约为1658万,而成都市运动类APP用户的数量从2014年的不到10万增长到如今的800万,针对接近一半成都居民使用运动类APP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运动健身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运动类APP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影响着人们的健身参与热情。运动类APP作为工具性软件,具有社交互动化、便捷性等特点,改善了人们在运动过程中的无趣,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使用和未使用运动类APP的城市居民在运动参与方面的影响,并从运动类APP对城市居民的特征、行为及运动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的意义为在关于运动类APP研究的相关课题方向往往集中在用户使用运动类APP的目的探究,忽略了用户在使用APP后给自身的运动参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所以本文希望通过以另外一个角度,扩充关于运动类APP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此次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运动类APP的用户作为研究对象,以运动类APP用户的运动情况作为主线,结合国内外100多篇参考文献,从运动类APP给居民运动参与带来的影响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结合数据从运动类APP对城市居民的特征、行为及运动效果三个方面分析对成都市800名居民的运动状况和运动APP使用状况进行调查,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人群划分和对比分析,本文得出了使用运动类APP普遍比不使用运动类APP的用户有着更长的运动时间、更正确的运动观念、更好的运动体验满意度、更好技能掌握度和更愿意进行体育消费的结论。同时文章结合目前国内的运动类APP发展状况,根据问卷反馈发现了目前运动类APP存在的同质化程度高、用户体验需要改善、活跃用户减少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只有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才能保证运动类APP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建立相关的制度与法律,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才能确保运动类APP的市场安全,另外多元化发展运动类APP的功能可以给运动类APP施加品牌效应,避免被同质化,在同类APP中脱颖而出等。本研究的创新是将杂乱的运动类APP进行了一个相对准确的分类,并从运动类APP对居民运动参与的影响这一个新的着力点来进行分析。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使分析更加全面。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国际民事交往越来越密切,管辖权冲突问题接踵而来。能否处理好管辖权冲突问题关系到案件审理,这对保护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平正义的实现极为重要。不方便法院原则对我国来说属于“舶来品”,它作为一项解决国际民事管辖权冲突的方法被用在越来越多的国际民商事案件中。但与此同时,随着该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应用的情况增多,问题也随之显露而来,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使不方便法院原则更加适合我国国情,这是本文研究之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