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用纳米LiMn2O4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尖晶石型LiMn2O4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的理论容量为148mAh/g。LiMn2O4具有价格便宜、环境友好、电压高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该材料容量较低,在大电流充放电的条件下,循环性能有待改善。本论文在详细评述了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材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选取尖晶石结构的纳米LiMn2O4为研究对象,对其合成和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湿法分散球磨固相法等方法合成了纳米LiMn2O4。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了合成产物的结构,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的形貌,充放电测试了合成材料及改性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及对阻抗谱图进行等效电路模拟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以上方法合成的材料其晶粒尺寸都为纳米级,特别是水热法和湿法分散球磨固相法合成的材料晶粒分布均匀,大电流充放电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尝试了对合成的材料进行改性。研究表明:我们以MnO2为前躯体,首次利用水热法制备的纳米LiMn2O4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充放电容量达到120mAh/g以上(0.2C倍率)。采用湿分散高能球磨法降低了合成温度和时间,优化了传统的固相法合成LiMn2O4流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比传统固相法合成的材料有了较大的改善。通过对合成的部分纳米LiMn2O4进行了改性(掺杂、复合)研究,结果显示:掺杂Ag和复合炭气凝胶后增大了电极材料的电导率,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掺杂V后,降低了材料的比容量,改善了材料的循环性能;复合纳米VO2(B)拓宽了电极材料的电化学窗口,有效利用了3V放电平台,大大增大了复合材料的比容量。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4椭球反射腔式红外聚焦单晶炉(FZ-T-10000-H-VI-VP),通过光浮区法对稀土过渡族氧化物LaCoO3体系进行了晶体生长的实验研究,探索生长过程中的一些关键
LiCl-LiNO3-H2O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冷剂其相关的热力学性质及参数在研发吸附式冷暖空调系统的工作中非常重要。然而,早先我们用热力学模型预测其溶解度相图的时候发现理论
本文通过水热法、溶剂热法、化学沉淀法等三种不同的合成方法制备出结晶度良好的纳米ZnS,进而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分别考察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活性,筛选确定以水热合成法制
多金属氧酸盐(POMs)是由前过渡金属离子通过氧连接而成的金属-氧簇类化合物。由于多金属氧酸盐具有确定的结构,多样化的组成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在催化、生物、医药、分析
富勒烯因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吸引了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一直是富勒烯化学的热门课题,其中氟化富勒烯因具有
K2NiF4型稀土复合氧化物A2BO4比稀土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ABO3)具有更良好的晶体结构、独特的电磁性质、高温稳定性、二维导体、半导体—金属转移以及较高的氧化、还原等催化活
中职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的模式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教学。随着我国教育部对教育体制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要求,中职类教学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而我国的工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金属离子(Ag+、Cu2+、Ni2+、Pb2+、Bi3+)、非金属(N、B、S)等单组分掺杂TiO2光催化剂;以及双金属离子、双非金属和金属离子与非金属共掺杂的双组分掺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锂掺杂及锂与稀土元素共掺杂钛酸钙的系列固体电解质材料RexLi0.5-xCa0.5TiO3。利用XRD和TE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得样品粉末的晶相组成
纳米荧光粉在提高显示器件空间分辨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纳米颗粒表面态的猝灭效应,其发光效率往往会随着尺寸的减小而降低。碱离子被发现是提高某些荧光粉发光强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