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的文学批评观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j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志清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书在国内外学术界扬名,这本书是西方第一部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英文专著。因为其独特而开阔的艺术视野,以及西方文学理论的学术背景形成了与传统文学史不同的评价标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论文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研读对象,试图阐释夏志清文学批评的学术价值。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共有三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将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做基础的交代。前两章主要分析夏志清的两大文学批评标准,并探讨其关联。夏志清常常从西方理论角度来审视中国现代小说,他认为文学应当是“为圣灵的超越性写作”,同时文学批评过程中也应重视这一标准,第一部分笔者从宗教、道德和人性这三个向度详细阐述了夏志清的这一文学批评标准。夏志清在讲求“为圣灵写作”的同时,认为为人生的人道主义写作在文学发展史上同样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对人生真相做了真实地揭露,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夏志清又拥有着感时忧国的批评情怀,希望作家能够开阔视野,不仅仅局限于狭隘的民族视野,而是将民族的困境融入整个世界,提升文学作品的感召力。第二部分则重点考察夏志清所提倡为人生的写作的内涵及意义,感受其“感时忧国”情怀的复杂性。夏志清具有与众不同的学术特质,对文坛新四家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和张天翼的发掘有着崭新的批评视野;对文学作家的评价斩钉截铁,在语言的运用上更是游刃有余。夏志清多年旅居海外,深谙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在文学批评过程中讲求中西文学比较,注重文学作品的精细研读。第三部分主要从研究方法、批评视野及批评风格入手,探讨了夏志清与众不同的学术特质。结语分三个部分将夏志清文学批评观的启示进行概括总结。
其他文献
自元代的《西厢记》戏曲文本诞生以后,历代艺术家们通过对原著的“接受”与再创作,使《西厢记》的图像资料异彩纷呈,先后出现了《西厢记》的插图本、戏曲表演、民间艺术和现
自2014年3月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一词以来,有关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话题讨论热度一直高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在实际操作层面
国家电网电力监控系统是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支撑,面临的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重要性更加凸显。目前荆门地区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仍存在薄弱
《中国文学》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对外译介中国文学文化的官方刊物。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规范和制约下,《中国文学》在“文革”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呈现出全然不同的特点,
1917-1927是五四新文学发生、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一批新女性作家以令人瞩目的姿势跻身于其中,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苏雪林、白薇、凌叔华、陈学昭、石评梅、陆晶清、
在当代文坛上,莫言是一位独具个性的作家。他天马行空的创作追求,汪洋恣肆、怪诞不羁的艺术气质,使其初登文坛至今,受到评论界及读者的广泛关注。总体看来,众说纷纭的评论重
题画诗兼具诗书画,其独特性不仅吸引了众多诗人画家进行创作,在学术界也得到极大的关注与研究。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有上千篇有关题画诗的文献,相关著作多达百部。本文从意象角
从《曾在天涯》到《沧浪之水》再到2008年出版的新作《因为女人》,阎真的小说都以关注社会现象而颇受读者亲睐。其中《因为女人》主要描绘了消费文化背景下都市男女的爱情图
提出了一种显微式的激光多普勒测振系统。该系统基于激光多普勒测振原理,综合运用激光外差干涉技术和显微缩束技术,结合电路解调功能实现模拟信号的解调,通过数据采集及算法
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非正式员工激励领域取得的理论成果,用文献研究法对非正式员工的内涵、特征、激励问题以及非正式员工的激励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在评价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