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泥岩隧道基底围岩膨胀对仰拱底鼓的影响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岩隧道施工中,隧底泥岩遇水后易发生膨胀,进而导致隧道仰拱产生底鼓病害,此病害在泥岩隧道施工期和运营期屡见不鲜,而高速铁路对于基底变形量要求很高。仰拱底鼓影响因素众多且很难趋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隧道仰拱施工难度,也危害了列车运营安全。针对隧道仰拱底鼓、开裂等病害,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对泥岩隧道现场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ABAQUS数值分析软件,模拟隧道仰拱底鼓变形过程,并对仰拱结构形式进行了优化。主要的工作及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地区泥岩的组成成分以及泥岩隧道仰拱底鼓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泥岩主要矿物组成以及仰拱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仰拱内力以及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进行了归纳;分析了仰拱底鼓变形量的不同组成成分,并对仰拱底鼓量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理。(2)通过整理25座泥岩隧道,38个断面的现场监测数据,探讨了围岩压力和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的总体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稳定时间变化规律,发现围岩压力实测值较初支、二衬间接触压力更大;讨论了两种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随空间的分布特征,得出了两种压力在洞周的最不利位置;分析得到围岩压力的稳定时间远大于初支、二衬间接触压力的稳定时间,仰拱围岩压力的稳定往往需要更长时间;通过对二衬荷载分担比在洞周各位置的分布规律的研究,得出泥岩隧道二衬荷载分担比均值为40.3%。(3)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利用ABAQUS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对泥岩隧道基底围岩吸湿膨胀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工况设计为不同基底围岩膨胀深度(1m-5m)以及不同基底围岩含水率(16%-22%)的正交试验,对各工况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隧道基底围岩吸湿膨胀后围岩变形、塑性区发展、仰拱和回填层受力变化规律以及回填层易破坏位置。(4)采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在基底围岩发生膨胀条件下,改变仰拱矢跨比大小以及仰拱厚度,利用数值计算对围岩变形及仰拱结构受力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合理的矢跨比与仰拱厚度可以更好地控制基底膨胀变形,使仰拱受力变形达到最优状态,最后,从抑制基底泥岩膨胀变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最优的矢跨比与仰拱厚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大力发展,引水工程中的引水隧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高寒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脆弱的生态环境、复杂的地域环境等因素,隧洞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绿色施工问题也被日益重视。本文以引大济湟工程某引水隧洞为工程实例,首先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对引水隧洞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隧洞施工过程中洞室位移和初衬、钢拱架、锁脚锚杆应力变化规律;然后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建立以初衬厚度(
随着我国大量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隧道工程也得到大力发展,为了解决特殊地形下公路线桥隧衔接、总体线型规划和优化等问题,出现了多种特殊形式的隧道。其中小净距隧道作为一种新型隧道结构能够适应比较复杂的地形,节约土地资源,有较好的优化线形并方便与桥梁衔接,近些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小净距隧道结构的复杂性,在不同实际工程中差别很大,在设计施工中有许多关键问题亟需解决,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本文主
余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震害会在主震造成的损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发生更为严重的破坏。本文以天水郡十字交通疏解工程立交桥为工程背景,选取其中两联(一联直线梁桥、一联曲线梁桥)为研究对象,开展序列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并与主震作用下的易损性进行对比,评价研究对象在序列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资料,详细介绍了桥梁抗震和序列地震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
近年来,高填方明洞在公路和铁路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研究者借鉴涵洞结构的减载措施,采取了许多相类似的减载方法对明洞的卸载措施及卸载机理进行了研究,有效的降低了明洞洞顶土压力。然而,这种高回填是人类在短期内重构形成的,相比于已沉积上百万年的自然土壤而言,回填压实黄土处于松散状态,后期会出现土体固结蠕变,使得结构正上方土柱与相邻土柱之间出现相对沉降,产生摩擦力或剪应力,影响高填方结构的安全稳定。另外,
近些年间,随着磁悬浮列车的逐渐成熟,对磁悬浮的探索不断更新,众多研究者不断开展对高温超导体和永磁体之间的作用力(磁悬浮力)的研究。目前悬浮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实验研究部分。随着物质的消耗和磨损,永磁体不是完整无缺的,针对含缺陷永磁体,以及非理想高温超导磁悬浮系统的悬浮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针对非理想矩形永磁-超导悬浮系统,对非理想矩形永磁体的磁场分布进行了理论和仿真研究,同时对非理想高温超导磁浮轨道系
学位
“一带一路”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西部惠农政策推动了西北地区日光温室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日光温室产业为该地区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和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但该地区冬季寒冷、气温日较差大,加上传统日光温室依靠墙体材料显热被动的蓄放热方式,使得冬季日光温室热环境营造与调控技术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提高温室墙体蓄热能力,提升温室蓄热墙体调控温室热环境的能力,本文基于被动式蓄热原
钢箱梁拱组合桥由于造型优美、跨越能力大、建筑高度小、景观效应好等优点,使其在国内外现代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桥梁跨度逐渐增大,施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为了减小由于施工不当造成的误差以及尽可能避免一些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那么就势必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现场监测控制。本文结合某钢管桁架梁拱组合桥施工控制,对施工控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加。各类交通工具的增加,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还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随之而来的各类交通安全、堵塞问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基于上述背景,通过建立智能交通系统(ITS)是解决以上社会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而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好解决ITS关键技术中数据获取以及数据处理的手段。当前,伴随着在ITS中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不断深入研究
本文以西宁市湟水河斜拉桥为研究背景,其结构形式特殊,主塔垂直穿过主梁,塔、梁间隙2.5cm,地震作用下有发生碰撞的风险。以此为出发点,在考虑支座滑动摩擦与不考虑支座滑动摩擦的前提下,根据黏滞阻尼器布置位置不同建立四个分析工况,对该桥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CSI-Bridge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并对其进行自振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低阶振型对该类桥梁动为响应贡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