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率自适应的激光无线通信端机系统设计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无线通信相比于光纤通信、微波通信等方式具有保密性强、组网灵活等优点,在跨江、跨海等不便于铺设光纤的应用场景下优势显著,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目前,激光无线通信的相关技术已得到较快发展,相关产品已可应用于卫星通信、军事应用等场景。但对于小型化工业光端机设备来说,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问题是:系统搭建时如何实现光路的快速捕获对准,以及如何在大气信道质量受湍流影响下保证通信的持续稳定。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以FPGA为控制核心的点对点激光无线通信端机硬件设备,同时在软件算法上做出创新改进,一方面提出一种快速光栅扫描算法解决光路快速对准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大气信道误码率检测的方式设计了通信速率自适应调整算法,能使系统通信速率随信道质量动态自适应变化以实现通信不间断的目的。本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设计了高精度光功率数据监测电路,并提出一种用于捕获对准功能的快速光栅扫描方法。系统能够实现范围为-50dBm~0dBm,精度为0.1dBm的光功率数据检测。搭建了二维电动平台驱动控制电路,并通过对比实验表明快速光栅扫描方法相比于传统扫描方法捕获对准效果更好,对准速度提升10.1%~29.8%,对准光功率值平均提升3.1dBm。
  2.设计了基于以太网交互的多速率兼容的点对点激光无线通信系统硬件电路。基于物理层芯片和数据链路层IP核设计了以太网数据交互电路,系统能够与10Mbps、100Mbps、1000Mbps三速以太网自适应交互;设计了多速率兼容的激光发射电路与接收电路,能够实现50Mbps~622Mbps范围内任意速率通信。
  3.以通信误码率为大气信道质量的判别标准,设计了激光通信速率自适应调整算法。在发射端插入特定伪随机序列以改变发射数据帧格式,接收端提取该序列并做误码检测并以误码率级别设定判定阈值,实现了50Mbps、100Mbps、200Mbps、622Mbps四档通信速率自适应切换。系统可根据算法将通信速率自动调整至最佳值,保证通信不间断且信道带宽利用率最高。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二维材料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二维材料各种高新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由于二维材料的应用对晶体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准确评估二维材料的晶体质量至关重要,常用的表征手段(拉曼光谱、电子扫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为我们研究材料的各种特性提供了工具,但每种手段的表征能力有限,对材料性质的探寻需要多种手段才能完成,过程繁琐,没有一种完美的表征方法来提供所有的答案。而非线性光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来简化这一难题,非线性光学作为现代光学的一个分支现在已经发展为一项关键的技术,
随着太阳能等间歇式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效安全的储能系统显得尤为重要。锂硫(Li-S)电池由于其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600 W h kg-1)和低廉、易得的硫正极材料,被认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高比能储能系统。然而,锂硫电池中硫的低导电性,充放电过程中严重的极化和大的体积膨胀,以及中间产物可溶性多硫化物造成的“穿梭效应”,导致了低的硫利用率、快速容量衰减和差的库伦效率,制约了其商业化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几种不同钼基化合物/碳纳米片自组装空心球(MoxZy/C
AlGaN基深紫外发光二极管(DUV-LED)具有低电压,全固态,耐冲击,耐高温,抗辐射,高效率,响应快,长寿命,无毒环保和光谱连续可调等特点,在紫外消毒杀菌、非视距通信等民用和军用领域具有广阔市场和应用前景。但是,在倒装芯片制备方面,常用的金属电极会吸收量子阱产生的深紫外光,导致光提取效率低下的问题。应用高反射率金属电极,可以显著提高芯片的光提取效率,是未来实现高光提取效率DUV-LED的关键。同时,高Al组分的DUV-LED芯片存在电流拥堵现象,导致芯片发热增多,可靠性降低。目前,优化芯片电极版图设计
CO2激光由于具有可高效率消融软硬组织的特点,成为微创硬组织激光手术的首选。然而,柔性传输介质的缺失限制着CO2激光在微创硬组织手术中的应用。中红外光纤由于高灵活性与小型化成为新一代柔性CO2激光传输方式的选择。硫系玻璃在1.5-20μm具有优异的红外透过性能且易于制备。基于双坩埚法、薄膜卷绕法结合热拉伸法的多材料纤维制备技术可提供同时具备优异光学性能与机械性能的中红外纤维。本论文旨在通过不同玻璃材料的热匹配测试选取并制备不同组分的中红外玻璃;设计纤维结构与模具;最终通过多材料纤维制备方式制备可用于CO2
我国的城市化迅速,地铁可以很好的解决城市交通阻塞的问题。然而,利国利民的地铁工程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研制快捷、高效的检测隧道病害的设备刻不容缓。其中,反映隧道安全问题较为综合的病害是隧道壁表面裂缝和隧道断面形变。
  目前,地铁安全检测设备的性能参差不齐:有的还是比较传统的人工方法,只能对地铁隧道进行单点检测,不能对地铁隧道做一个全面检查,效率也比较低下;有的是或引进、或自研的自动化检测设备,然而其成本比较高,可以检测的病害不齐全。论文源于研制一种地铁隧道安全光电综合检测系统的项目,该检测系统集隧道
激光等离子体尾场加速(Laser Wakefield Acceleration, LWFA)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加速方式,与传统加速器相比,其加速梯度大,设备体积小。目前实验一般使用的大功率激光(PW)作为驱动光,得到GeV高能电子束,但重复频率较小(1~10Hz)。近年来,为了提高电子束重复频率至千赫兹,将激光脉宽压缩到少周期量级,使用毫焦、kHz重复频率激光作为驱动光,得到MeV量级电子,用于超快电子衍射实验,可将其时间分辨率提高到小于十飞秒量级,同时也可用于提高泵浦-探针实验的精细度。
  文章使
【摘 要】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最终目的,这也是衡量一个建筑企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建筑企业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作用。在建筑工程的所有施工项目中,土建施工主要是针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施工,因而土建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抗震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土建施工质量的保证也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为此在施工管理中,必须要加强对建筑土建施工的质量控制。现
期刊
电力系统中的局部放电现象会对其造成绝缘损伤,长期的局部放电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电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局部放电进行在线监测并准确定位。以脉冲电流法、超高频检测法为代表的传统局部放电检测法往往系统搭建复杂,价格昂贵,有的还需在停电的条件下对设备进行维护,无疑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与经济损失。光纤传感器凭借其灵敏度高、结构紧凑、价格便宜、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光纤传感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基于金膜的外腔式法布里珀罗干涉仪(External Fabry-Perot Inter
基于拉曼效应的分布式温度传感(Raman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or,RDTS)技术是分布式温度监测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本论文将分布式拉曼温度传感技术与准分布光栅传感技术结合,系统地研究了RDTS系统和光栅传感融合系统的结构,并实验验证了该融合系统对多参量传感的性能,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分析了RDTS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分布式温度传感的发展,分析了目前该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学者为了提升测量范围、温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等性能所做的相关工作,
随着空间信息网络的发展,传统的微波通信技术已不能满足各种移动终端日益增长的数据交换需求。自由空间光通信(FSOC)具有速率高、终端体积小和保密性强的特点,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FSOC中光信号无法通过中继放大,因此需要高灵敏度的光接收机和大孔径的光学天线。相干光接收机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但是结构复杂,功耗大,难以满足移动终端对体积、重量和功耗(SWaP)的要求。近来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相干光接收机(SCR),可以采用单个光探测器实现信号光场的相干检测,具备传统相干光接收机高灵敏度,以及更低的复杂度和功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