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大约有40多年的历史,计算机仿真模拟是利用计算机对物理过程、系统结构以致社会经济等过程进行比较逼真的模仿,这一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已有不少应用,如结构构件破坏的模拟、岩土失稳的模拟等。本文是以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结构抗震智能模拟”以及“深圳市民中心大型屋顶网架结构健康智能监测系统”为研究背景,进行在由物理模型、数值方法、和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的动态模拟技术的基础上,附以信息处理智能技术的结构状态智能模拟方法的研究。 目前,工程结构朝着大型、巨型发展,材料多样,体型巨大,结构复杂,按传统的分析方法分析,高速、大型的计算机计算结果输出一大堆数据,令人难于把握。原有的土建工程信息处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用户的准确、直观、迅速、可交互及分布式等多样性需求,因为我们需要不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且需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快速处理,以便及时反馈用于结构优化设计、项目施工管理和结构健康监测等方面,故对数据和信息数字化、定量化以及智能化处理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将融合了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结构状态智能模拟方法应用到土建工程领域,已成为推动土建工程理论深入研究和技术迅速发展的巨大动力。 本文提出了一套结构状态智能模拟方法,该方法主要结合信息处理智能技术、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计算机动态模拟及仿真技术、基于XML的可视化接口技术、软构件技术及工程数据库等技术,充分将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土木工程领域的结构分析与优化相结合,使其不仅能有效直观地反映问题,有效地辅助结构分析与优化,而且能解决传统方法因数据不足或干扰给结构分析带来的困难,为结构受力动态分析及系统健康监测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研究几类典型的结构分析模型及结构动力响应模拟方法。收集整理了包括深圳市民中心大型屋顶网架结构和重庆水族馆地下通道在内的典型结构的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有限元分析结果数据,为结构分析结果的可视化提供分析模型。 (2)研究结构分析结果数据特征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对通用有限元软件的后处理功能实现可视化和采用直接编程手段实现可视化进行比较。 (3)研究了基于XML的可视化接口技术。对几类结构建模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包括Auto以D,3DMAX和Algor,ANSYS等进行分析,用结构化数据描述的标识语言枷L实现了几种软件结果数据文件间和工程数据库间的统一接口,为后处理可视化提供便捷有效支撑。建立具有扩展功能的结构分析结果数据的可视化接口,实现智能模拟环境。 (4)提出了智能可视化的概念,并研究结构状态智能模拟不同阶段中相应的智能方法,进行可视化数据的智能预测与处理,建立可视化数据获取和表现的智能方法库,以实现智能可视化。重点研究几种能较好地进行小样本数据模拟可视化的改进灰色模型(包括灰色RBF静态预测模型和基于GM(1,l)新陈代谢动态预测灰色模型)及结构分析结果数据的知识化方法。 (5)提出了结构状态智能模拟骨架的概念,综合信息处理智能技术、混合编程技术、可视化技术、面向对象建模与分析技术及工程数据库等技术,利用可视化编程环境,结合visualC++(或nephi等)和勿enGL,Fortran Station,Mat lab及各种图形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结构状态智能模拟骨架进行研究与实现。 本文研究一套能协助结构设计、施工管理、受力分析和健康监测的较通用的结构状态智能模拟方法,提出建立智能模拟骨架,并能在诸多典型工程中得到应用。结论和展望部分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深入研究结构仿真分析方法,大规模数据的并行算法,实时可视化技术和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Inunersionvirtual Reality),克服国内类似软件功能单一和国外软件建模复杂等缺点,使智能模拟环境既具有工程实例应用的特殊性,又具有一定的通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