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CXCL16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XCL16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的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心绞痛三组患者CXCL16水平,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再根据所测全部患者CXCL16水平,运用计量资料的四分位数法将患者分为四组,观察各组之间冠脉病变程度、生化指标、危险因素等差异情况,比较CXCL16与各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CXCL1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稳定心绞痛组患者(P<0.01, P<0.05)。CXCL16血浆水平最高四分位数(CXCL16>2.21ng/ml)组中Gensini积分(46.43±45.05)明显高于最低四分位数(CXCL16≤1.43ng/ml)组(7.00±7.56,P<0.001);中间两组(1.43 ng/ml<CXCL165≤1.72 ng/ml和1.72 ng/ml<CXCL16≤2.21 ng/ml) Gensini积分均较最低四分位数组高(P<0.05,P<0.01)。另外,血浆中CXCL16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19,p<0.001)。结论:外周血CXCL16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血浆CXCL16水平是冠心病患者一个很好的检测指标,它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辅助预测作用。第二部分过表达CXCL16对ApoE小鼠易损斑块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CXCL16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并通过过表达的方法来评估CXCL16对ApoE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ELISA的方法检测高脂喂养组和普食组ApoE小鼠外周血CXCL16水平。再用颈动脉套管手术促进高脂喂养组小鼠颈动脉斑块的发展,五周后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将携带CXCL16过表达载体的慢病毒转至小鼠体内,注射后两周处死小鼠,对其颈动脉斑块行HE和油红O染色,并用实时RT-PCR的方法来检测斑块中反应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指标的表达,如:MMPs, CCL2, VCAM-1 and TNF-α等。结果:高脂喂养组ApoE小鼠血浆CXCL16水平较普食组明显增高(p<0.01);过表达CXCL16组(Lv.CXCL16)和对照组(Lv.Empty)相比较,两组小鼠斑块面积差别不明显(p>0.05),虽然颈动脉狭窄程度和内膜中膜比Lv. CXCL16组比Lv. Empty组要高些,但其差别都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但86%的Lv. CXCL16组小鼠呈现出不稳定斑块特征,而Lv.Empty组只有27%。另外,Lv. CXCL16组小鼠颈动脉斑块中MMP-3、MMP-9、MMP-13、CCL2, VCAM-1和TNF-α表达也较Lv. Empty明显增加,除TNF-α(p=0.29)外,其他各指标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外周循环CXCL1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它可能是血浆中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过表达CXCL16能促进小鼠血管的稳定斑块向易损斑块转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