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意识形态化的局限和扬弃路径选择

来源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owen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意识形态化概念来源于西方对科技与社会关系研究所形成的一种理论观点。这种理论认为现代技术与政治意识形态合流,政治意识形态通过技术手段加强了对社会的统治,而技术也因而披上了意识形态外衣,充当着政治统治的工具。技术意识形态化作为时代的产物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它存在本身的缺陷,它贬低人文认识和价值理性,试图用自然矛盾的解决代替社会矛盾的解决。这是技术意识形态化的局限所在。而这些缺陷来自于技术意识形态化的社会物质根源和文化根源。一方面是社会围绕技术所制定的一些成型和未成型的制度决定了技术的意识形态化倾向和可能。另一方面来自于对技术无限崇拜的普遍社会心理。作为一种常识的技术观,既不能完全否定现代技术同时也不能把技术神化为包治百病的良药。出路是把技术对社会的效用定格在一个合理的位置。要克服技术的问题,就要摒弃对技术的盲目崇拜,降格技术意识形态到合理的程度。一是技术的社会建制重构,包括交往合理化,技术民主化,技术研发路径评价机制转变,技术行为后果评价机制转变等。二是技术的文化批判,通过人文价值观批判与重建,建构批判的共利主义文化学,最终使技术回归人文世界的返魅。扬弃后的技术真正成为人类追求幸福的手段,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通过技术之为技术的本真回归,最终技术指向人的创造和自由的最高境界。
其他文献
器官移植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面临器官衰竭苦痛的人们送去福音,使他们可以摆脱死亡的威胁,延长寿命,在患者的身体和心灵层面都寄予了患者莫大的帮助。器官移植这项事业非常复杂,除了
《果树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分别被有关权威期刊评价机构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农林水产类权威学术期刊、中文园艺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库)、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英国CABI等20余种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据中国知网发布的统计数据,《果树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为1.227,综合影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