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学院(Business School)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中较特殊的一员,更加贴近市场、更加国际化,既要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又要依靠自身能力通过MBA、EMBA和高层培训项目进行招生盈利,并吸引校友和企业捐赠来获取足够的资金保障学院的发展需要。当前形势下,商学院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参与国际认证和排名、提升声誉等压力,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商学院信息化发展是支持学院参与国内外竞争、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商学院可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信息化规范、固化内部管理流程、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并关注使用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为学院的主体——教师、学生、校友、合作伙伴等核心用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提高师生的整体满意度、提升品牌形象,更多地获取生源和捐赠、增加收入、参与国际认证和排名。商学院信息化水平是衡量商学院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信息化发展对商学院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商学院信息化与高校信息化不同,一方面需要考虑自主进行的MBA、EMBA、高层培训等项目的招生、市场营销、培养和校友管理等丰富的信息化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考虑管理颗粒度比学校相关部处要更精细但学校无法提供的一些工作的信息化需求(如教师工作量年度统计汇总(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活动与服务)等),因此商学院信息化建设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目前我国商学院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国外商学院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国际一流商学院已实现了以客户关系管理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应用和信息服务集成,能够为用户提供集成化、一体化的信息服务。而我国商学院信息化发展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缺乏整体规划、多头建设、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现象显著,数据不统一、不准确、不共享,无法为国际认证提供准确的数据;用户入口不统一,对用户的重视程度不够,用户满意度低;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率低、达不到预期效果;用户使用信息系统意愿和使用率较低,造成资金浪费。因此基于上述我国商学院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我国商学院信息化发展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期为国内商学院信息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借鉴和参考。随着“智慧校园”概念的到来,商学院信息化也需要顺应新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理念进行建设,使之更好地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向着“智慧商学院”的目标不断地发展前进。商学院既具有高等教育机构特点,又具有市场化的企业特点。目前对商学院信息化发展的研究是缺失的,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角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借鉴高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智慧校园背景下我国商学院信息化发展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主要包括新形势下商学院信息化发展路径和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影响商学院集成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影响商学院用户(特别是教师)接受信息系统的因素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探讨,得出的结果和结论为智慧校园背景下的我国商学院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实施和使用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从商学院信息化概念、内容、与高校及企业信息化的区别联系等方面分析了商学院信息化内涵,提出商学院信息化用户关系模型;然后基于客户关系管理(CRM)、生命周期和URP规划等理论对商学院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了方案设计,并给出建设规划中的关键点建议;在此基础上,基于深度访谈和二手资料分析,提出了商学院信息化发展中的“数字商学院”的四阶段和“智慧商学院”的三阶段成熟度模型,并给出了评估方案。接着,本文借鉴企业IS、ERP系统的关键成功影响因素相关理论,结合高校信息化及商学院特点,采用关键因素法,从战略、项目执行、技术、组织管理和外部环境几个层面,构建了影响商学院以CRM为核心的集成信息平台系统成功的多因素模型及系统成功的评价模型,将商学院规模、层次和性质作为调节变量,用结构方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确定出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商学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最后,基于技术接受统一理论UTAUT系列模型,结合商学院特点,以网络教学平台系统为例,从教师角度建立了商学院信息系统采纳接受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确定出教师采纳接受E-Learning系统的影响因素,并对我国商学院建设和使用推广E-Learning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实践给出了相关建议。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在于:(1)针对商学院信息化发展的研究目前是缺失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研究借鉴和参考高等教育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是一综合性、系统性的的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和结论可为我国商学院信息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为后人对商学院信息化研究提供指导。(2)提出了商学院信息化发展成熟度模型、商学院信息服务用户关系模型以及商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在商学院信息化发展成熟度模型研究中,提出了四阶段的“数字商学院”和三阶段的“智慧商学院”以及综合的发展成熟度模型,并给出了评估指标和方法,为商学院信息化发展路径以及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分析商学院信息化内涵的同时建立了商学院信息服务用户关系模型,对商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包括规划策略、建设目标、总体架构设计、关键点等,为商学院信息化规划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性的参考。(3)建立并检验了影响商学院集成信息平台系统实施成功的多因素模型,建立了商学院集成信息系统成功的综合评价模型。高教行业信息系统成功实施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特别是针对商学院作为分析视角的,迄今尚未见到系统性的研究,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探索。针对我国商学院建立并检验了其信息系统项目实施成功的影响因素模型,综合考虑了项目实施的全生命周期(前期立项准备、中期设计实施和后期运营维护阶段),是一较综合、完整的IS系统成功影响因素模型,得到的结论和建议对我国商学院集成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同时建立了商学院集成信息系统成功的综合评价模型,是一个多角度、全面、符合商学院信息化需求特征的模型,为商学院集成信息系统成功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研究中将商学院规模、层次和性质作为影响因素模型的调节变量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可为不同性质、规模、层次的商学院信息化项目建设中重点关注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得到的商学院情境下与企业相比增加的知识转移、期望管理和信息部门能力因素对系统成功有显著作用的结论,也进一步验证了企业IS系统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在高教行业的适用性。(4)基于UTAUT系列模型建立并检验了影响商学院用户接受采纳信息系统的因素模型。虽然国内外已经有对传统信息系统接受采纳的一些研究,以及对E-Learning的接受度问题的相关研究,但是对我国商学院,特别是针对教师群体对信息系统(如E-Learning)的接受采纳问题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并且使用较新的、全面的UTAUT系列模型对高教信息系统的接受度的研究处于前沿状态,也进一步验证了UTAUT模型在高教行业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