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S(GPS,GIS和R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GPS具有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精确定位功能;RS技术具有快速、实时、客观的优势,它能提供多波段、多时相、不同分辨率的大范围信息;GIS技术除了具备机助制图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强大分析、处理功能。结合“3S”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不仅能及时准确提供土地利用现状信息,而且,根据多个时相的影像叠加处理,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观察土地利用在结构、比例、类型等的变化过程。这些信息无疑为土地管理有关部门的决策者作出快速、果断的决策提供了最直接、客观的依据。 黄骅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部位置和“环渤海,环京津”的双环钮地带,是新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现已成为华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黄骅镇位于黄骅市区周边,具有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特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更为剧烈,特别是随着黄骅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区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增加迅速,耕地被占用情况日益严重。 “3S”技术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实现土地利用数据更新的先进手段。因此,本文利用1989年黄骅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2003年河北省测绘局拍摄的航片正射影像图,采用GIS矢量数据与航片影像的融合影像,同时以TM影像与航片影像的融合影像作为参考,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图斑的解译,从而提取黄骅镇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且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成果用于土地利用更新,得到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将两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在GIS系统中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分析黄骅镇1989-2003年间土地变化规律和空间变化趋势。经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研究,初步总结出黄骅镇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的基本特点。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建立黄骅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求出转移概率矩阵,使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未来相同时间间隔内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得到2017年的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数。计算2017年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向量以及2003-2017年黄骅镇市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了解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作为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合理土地利用政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