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新疆褐牛增重性能的牧场TMR提质增效技术的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zu81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改变日粮的粒度、增加日粮甜菜糖蜜的含量和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三个试验,探究新疆褐牛的生长性能、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新疆褐牛育肥提供实践参考。
  试验一:不同粒度全混合日粮(TMR)对肉牛增重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试验选取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杂交一代、体重为(305.6±5.6)kg的公牛70头,随机分为2组,预试期14d,正试期44d。日粮为不同搅拌时间的TMR,使用宾州筛进行粒度分布测定。对照组TMR搅拌时间为30min,平均粒度为7.1mm;试验组TMR搅拌时间为40min,平均粒度为6.1mm。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第1层(>19mm)比例下降了6.3个百分点,第2层(>8mm)和底层(≤1.18mm)比例下降了3个百分点(P<0.01);结合剩料粒度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虽然延长搅拌时间后没有提高TMR总采食量,但提高了肉牛对TMR中粒度大于8mm长纤维饲料的进食量,并提高了肉牛育肥全期平均日增重(P<0.05),饲料转化效率提高了12.7%(P=0.01);对TMR及宾州筛各层样品采用体外瘤胃发酵测试结果表明,延长TMR搅拌时间对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发酵产气量与产气速率、氨氮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生成量无影响;但随着筛分粒度的下降,总VFA生成量升高(P=0.02),其中乙酸比例下降而丁酸比例升高(P<0.05)。
  试验二:日粮添加甜菜糖蜜提高能量进食水平对肉牛增重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试验选取体重相近(340±5.7kg)15月龄左右新疆褐牛杂交公牛69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T,n=34)与试验组(BM,n=35),采用全混合日粮(TMR)方式进行饲喂,CT组日粮中添加3.6%甜菜糖蜜,BM组日粮中添加13.6%甜菜糖蜜,饲养期为145天。CT与BM组日粮代谢能分别为10.0与13.1MJ/kg,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保持相同(10 %)。在饲养育肥期间,BM组TMR投料宾州筛第三层(>1.18mm)日粮比例显著高于CT组(P<0.05),其它各层差异不显著;BM组与CT组相比,TMR剩料宾州筛第一、二层比例呈现下降,而第三层剩料比例呈现显著升高(P<0.05),表明糖蜜添加后可提高了日粮中麦秸、苜蓿干草的摄入量。虽然额外增加10%甜菜糖蜜,没有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但显著提高日粮中蛋白质进食量。CT组与BM组肉牛体重均呈现线性增长模式,BM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CT组(1.21 vs 1.13 kg/d)。经过145天饲养后BM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CT组(542.0 vs 508.7 kg),增幅达6.5%。尽管两组之间屠宰率差异不显著,但BM组料重比(F/G)显著低于CT组(7.60vs8.85,P<0.05),饲料转化效率提高了11.3%。
  试验三:枯草芽孢杆菌对新疆褐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以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杂交后F1代公牛为试验动物,分别挑选体况相近的13月龄组(313.23±2.86kg体重)和15月龄组(362.08±6.7kg体重)肉牛各30头分别进行了饲养试验。在为期90天育肥饲养期内,各组肉牛分为对照组(CT)与试验组(BS),BS组按每100kg体重10g剂量在全混合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粉剂(活菌数≥1×1010CFU/g),每隔30天对牛只进行称重与消化率测定。结果表明:1)13月龄和15月龄的TMR投料均匀度没有显著差异,对13月龄的新疆褐牛对宾州筛粒度大于8mm的采食比例增加了3.17%(P<0.05),15月龄的新疆褐牛对第二层(大于8mm)采食喜好增加了5.24%(P<0.05)。2)不同月龄组肉牛体重变化随饲养天数呈现一元线性增长模式。13月龄组肉牛,虽然采食量在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BS组平均日增重(ADG)提高了23%(1.60 vs 1.30 kg/d),平均料重比(F/G)比CT组降低了18.8%(P<0.05)。15月龄组肉牛虽然采食量同样未呈现显著差异,但BS组与CT组ADG也显著提高了23%,13月龄和15月龄饲料转化效率分别提高了18.8%与22.6%。3)枯草芽孢杆菌对13月龄的新疆褐牛粪便粒度改善比较明显(23.26%VS 18.18%)。4)枯草芽孢杆菌对新疆褐牛各月龄的养分有机物(O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从统计学上组间虽未呈现显著差异,但13月龄的新疆褐牛全期平均消化率从数值上BS组与CT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3、6.0、4.3、3.0个百分点;15月龄组肉牛虽然采食量同样未呈现显著差异,但BS组与CT组ADG也显著提高了23%(1.43 vs 1.16 kg/d),BS组平均料重比(F/G)比CT组降低了22.6%(P<0.05),全期CP、ADF平均消化率从数值上BS组与CT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3、2.1个百分点。5)饲喂枯草芽孢杆菌90天后,对13月龄新疆褐牛血液中尿素(UREA)的浓度显著降低了29.7%(P<0.05),对15月龄的新疆褐牛的抗氧化指标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_PX)显著增加了25.3%(P<0.05)。13、15月龄的免疫指标中的IgA、IgG、IgM的浓度有所降低。
  综上所述,适当增加TMR的搅拌时间,能有效改变日粮的粒度,增加的物理有效纤维的进食量,提高日增重并使饲料转化效率提高12.7%。在新疆褐牛育肥过程,可以通过适当添加甜菜糖蜜(13.6 %)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来实现提高育肥增重速度,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与宰前活重。日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新疆褐牛的日粮粒度>8mm的日粮采食偏好有所下降,没有提高肉牛采食量,但是影响粪便粒度的分层,结合养分表观消化率,枯草芽孢杆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蛋白质与纤维的消化率,13月龄与15月龄肉牛增重速率均提高了23%,显著提高了肉牛育肥饲料转化效率,同时降低了血液中UREA的浓度,增加了新疆褐牛的抗氧化性能。
其他文献
车险这个话题,在热播电视剧《李春天的春天》第一集中,宋丹丹老师就为我们普及了:全险并不全保。 无论是法律上,还是保险术语中都不存在“全险”这个词。来看看哪些保险是你认为“全险”该保,实际上却并不保的吧:    撞了自家人,不赔!  撞人本应属于“第三者责任险”的理赔范围,但请注意,车险中的“第三者”不包括保险人、被保险人、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本车发生事故时的驾驶员及家庭成员。    发动机进水后再
期刊
本文研究补喂瘤胃保护性精氨酸对绵羊血浆中氨基酸浓度、激素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瘤胃保护性精氨酸在绵羊生产中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取12月龄的新疆美利奴羊母羊24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只羊,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并分别补喂含0、0.25、0.50、0.75g/kgBW的瘤胃保护性精氨酸,试验期21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绵羊血浆中精氨酸浓度分别升高了36.33%(P>0.05)、60.68%(P<0.05)、107.09%(P<0.01);鸟氨酸
本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国营乌鲁木齐种牛场、塔城种牛场、伊犁新褐种牛场和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983~2017年育种资料为基础,整理表型记录后以305d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为产奶性状;初生重、6月龄重、12月龄重和18月龄重为生长性状;初产日龄、产犊间隔、体细胞评分和生产寿命为功能性状。采用SAS8.1软件确定对各性状有显著性影响的固定效应,并将固定效应放入动物模型中,利用DMU软件的DMUAI模块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配合动物模型估计各性状遗传参数和育种值,同时用差额法计算了
家养绵羊尾脂的驯化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研究其脂尾的变异分化无论对于育种还是保种,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国内外对于脂尾羊的尾部脂肪组织的细胞形态及其尾脂沉积的分子机制研究有限,尤其是对尾脂沉积起决定性作用的差异转录组学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分析了巴什拜羊与野生盘羊杂交二代群体的尾脂分化以及体尺指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选择二代中脂尾显著分化的极端小尾群体以及典型肥尾类型巴什拜羊作为极端对照,分别采集两群体的尾部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7个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组织切片染色法
本研究旨在探究新疆昭苏地区伊犁马发情周期内卵泡发育变化规律,分析年龄、温度、膘情对伊犁马母马卵泡发育的影响。卵泡发育选取伊犁马母马84匹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发情期内卵泡发育,选取34匹监测发情期内生殖激素变化,分析对比不同年龄、平均高温、平均低温、积温、温差、膘情对伊犁马发情周期激素影响并研究其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年龄、温度和膘情是影响伊犁马卵泡发育的因素。年龄Ⅱ组TF3-F5、TF4-F5显著高于年龄Ⅲ组(P<0.05);平均高温Ⅰ组TF1-F2显著高于平均高温Ⅱ组(P<0.05);平均
为了探究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性能、免疫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4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产奶量、泌乳天数及胎次配对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除饲喂基础日粮外,分别添喂5mg/kg、15mg/kg和30mg/kgDM的大豆异黄酮。预试期为7d,正试期为60d,试验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30d。
  试验一结果显示,在试验第1~60d,试验Ⅲ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0.77%,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
本文以20匹障碍马为主要研究对象,按越障能力将马匹分为4组,分别为优秀组、良好组、一般组、较差组。通过对马匹跳跃40cm、60cm、80cm单杆障碍过程中的步态特征、关节角度参数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探究步态特征、关节角度相关指标在越障的不同阶段对越障过程产生的影响,并筛选出影响障碍马越障性能的重要指标,以期为马术运动型伊犁马的专项性能培育提供理论基础与数据支持。研究结果如下:
  通过对不同水平障碍马越障时步态特征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优秀组马匹的后肢步幅在不同障碍高度均极显著大于一般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伊犁鹅繁殖性能、血清参数、盲肠内容物菌群和代谢组学的影响。试验选取4岁的伊犁鹅200只,设计分组为4组,每组分为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伊犁鹅(1公4母)。对照组添喂玉米-豆粕型的饲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2、0.3和0.4g/kg的复合酶制剂。预试期7d,正试期38d。
  试验结果表明:
  (1)在生产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产蛋率提高25.78%(P<0.05),料蛋比降低21.72%(P<0.05)。
  
本研究选取38匹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采用DNA测序法测定HSL基因第8至9外显子、DGAT1基因第6至9外显子及LPL基因第1外显子和第10外显子区域序列,分析3个基因多态性。采集三角肌、背阔肌、臂三头肌、腹外斜肌和臀中肌肌肉样本,测定失水率、熟肉率及剪切力等肉质性状指标,分析其与HSL、DGAT1、LPL基因型的关联性,旨在为伊犁马肉用型的分子选育提供数据参考。研究结果如下:
  通过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显示:HSL基因第8至9外显子区域检测出g.18119(SNP1)、g.18314(SNP2)、g
本研究以10匹速度型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马匹心率稳定在70%-80%HRmax(最大心率值)、60%-70%HRmax、50%-60%HRmax热身程度下分别进行10min、5min、3min时间热身后进行1000m速度赛,其中Ⅰ组(70 %-80 % HRmax 10 min)、Ⅱ组(60 %-70 % HRmax 10 min)、Ⅲ组(50 %-60 % HRmax 10 min)、Ⅳ组(70 %-80 % HRmax 5 min)、Ⅴ组(60 %-70 % HRmax 5 min)、Ⅵ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