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中国农民丰收节视觉设计

来源 :安徽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i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重农”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农,天下之大业也”、“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我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为我们带来了富裕安逸的生活,同时奠定了中华民族“重农”的根基,赋予了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使之延绵不断,长盛不衰。2018年,全国首个在国家层面专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诞生了,该节日设立在每年的农历秋分。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充分反映了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本课题以临沂地区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为研究对象,立足于临沂地区的农业文化、民俗文化、生活习惯、认知信仰等多方面,通过对临沂地区传统文化多维度、多角度的梳理和提炼,总结出能够获得该地区人民普遍认同的文化符号,找出将文化符号视觉化的规律,再从临沂及周边地区的民间文化艺术中汲取灵感,在不脱离传统的基础上将文化符号与现代视觉设计手法相结合,创作出一套既符合新时代农村审美,又能够充分表现临沂地区文化内涵的视觉设计,从而建立起充满临沂味道的中国农民丰收节视觉符号,与其他地区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做出明显区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终将用于生活。将临沂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视觉设计进行反复推广与应用,活化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一方面能够让更多人群了解节日文化,弘扬地方特色,传承地方文化;另一方面能够将节日视觉设计的符号深入到农民群体的认知和生活中,唤醒人们对农业的热爱,同时带动临沂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节日品牌效应,促进当地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从而激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其他文献
<正>"侘寂美学"是在禅学思维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审美意识,源于禅宗生于茶道,提炼自茶道文化中,追求朴拙美、朦胧美、清寂美。茶馆与"侘寂美学"渊源颇深,将"侘寂美学"与茶馆室内环境设计相结合,有利于打造出兼具形式美与内涵美的茶馆室内空间,完成"茶禅一味"的构建。清寂之美是侘寂美学的审美特征之一,追求返本还原的造物风格,认为美是朴素而真实的,通过
期刊
现代国家的建构是后发社会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起点,能否有效地聚合和实现以现代化为导向的国家意志,是衡量后发社会现代国家建构成效的重要尺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顺应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立足中国国情自主地探索和建构形成的现代国家,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国家领导体制、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治理准则、动员型社会的国家整合机制,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等一整套创造性的制度选择,呈现出了强大的国家意志聚合与实现效
表面污染不仅影响制品的美观和性能,而且清除污渍费时费力,特别是化学清洁剂的使用会损伤材料表面并污染环境。涂层是保护材料表面最简便、经济的方法之一,特别是聚氨酯涂层,因可通过软硬段结构和比例调控其性能,使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传统聚氨酯涂层大都以石化产品为原料制得,且因硬段和软段相分离导致涂层透明度欠佳。本研究从可持续发展出发,直接以未改性的蓖麻油为生物质多元醇制备聚
<正>生物技术专项复习可划分为三个专题,每个专题共有两个考点.从试题测试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于微生物的利用和特定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生物技术具体的考向包括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酶研究与应用和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传统发酵技术和特定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为了应对每一专题,现就其考向涉及的必备知识,具体的谈谈.一、微生物的利用两个考点的素养考查都在于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试题难度中.
期刊
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碳税作为一种税收手段在碳减排方面备受各国青睐。我国向世界承诺分别在2030年和2060年实现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此背景下,国家全面开启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是,碳排放权交易存在一定“先天缺陷”,而碳税作为一项税收手段可以弥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存在的不足。本文以法学为切入视角,结合经济学、环境学等学科,研究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相关理论。主要内容分为以下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并发展为国家战略后,国内鲜有探讨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研究,长三角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地区,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本研究基于专利及基金项目合作的产学研模式,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中专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合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一体化程度也有待提高;高校及科研院
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提出以来,人工智能已历60多年发展演变。今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的理论和技术的快速更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日益增长,不断推动着人工智能进入“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全新发展阶段。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思维、技术和方法的整体推动之下,经济发展、政治格局、民生福祉等都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自然也对教育领域变革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结合,既是科技变革的必然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各领域都发生深刻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利用好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优势,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必要性根植于时代的要求。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运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利用好人工智能,以实现教学模式的精准化、管理过程的便捷化、评估体系的科学化和思想政治教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作为大众媒体,理应承担其推广和普及科学知识的责任,运用各种方式生产制作和传播高质量的科普节目,为提升大众科学素质提供更加优秀的产品。本文从广播电视的角度出发,对广播电视科普节目的生产和传播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抛砖引玉,为科普节目的发展尽一些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