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硫循环的强化污水反硝化处理技术及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环境容量的减小和水资源短缺的日益严重,我国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目前,很多污水厂出水总氮(total nitrogen,TN)难以稳定达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污水厂进水碳源不足导致反硝化不完全。外加有机碳源不仅会增加污水处理成本,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会给污水厂后续的污泥处理处置带来困难。硫酸盐是污水中常见污染物,厌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将硫酸盐还原为硫离子,而这种内源性硫离子可作为电子供体进行自养反硝化,可有效减少出水TN,这样在水处理过程中不仅可以利用原位产生的物质,同时还能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产生过多的问题,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基于此,论文以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为研究对象,揭示了阳室混养反硝化MFC中硫离子强化反硝化潜能,探究了基于硫酸盐还原的生物阴极反硝化及其对COD/SO42-的响应,最后阐明了硝酸盐对MFC反应器中硫酸盐还原影响,并从电子平衡、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基因等方面揭示其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挖掘污水厂中硫自养反硝化潜能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阳室混养反硝化MFC中乙酸盐和硫离子去除率高达100%,硫酸盐为硫离子氧化的主要终产物,生成率高达66.93%到73.76%,且硫代硫酸盐为硫离子氧化的主要中间产物。硫离子氧化产生的电子主要进行产电和反硝化,最大功率密度为40.60 m W/m2,硝酸盐去除率在92.37%以上。硝酸盐的去除是在硫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共同作用下完成的,硫自养反硝化对硝酸盐去除贡献率为6.35%-73.25%,而异养反硝化对硝酸盐去除贡献率为20.54%-86.02%。电子平衡分析表明硫离子和乙酸盐氧化产生的电子在反硝化和产电二者之间重新进行了分配,随进水硫离子浓度增加氧化产生的更多电子流向电极用于产电,而随进水乙酸盐浓度增加氧化产生的更多电子被用于反硝化。因此,调节进水硫离子和乙酸盐比例有助于更好利用硫自养反硝化。(2)硫离子来源于硫酸盐还原,硫离子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分电子会直接传递到电极进行产电,并没有被用于反硝化,而在MFC阴室中,微生物可利用阴极电流作为电子供体进行硝酸盐还原,因此,硫离子氧化传递到电极的电子能进一步被利用而强化反硝化。(3)阳室进水COD/SO42-会影响硫酸盐还原和生物阴极反硝化效能。进水COD浓度增加有利于提高产甲烷菌对碳源的竞争,随进水COD/SO42-从0.44增加到1.11,产甲烷菌消耗的电子流增加,而硫酸盐还原菌消耗的电子流降低,因此阳室中硫酸盐还原菌活性降低,而产甲烷菌活性增强。电子平衡分析结果表明,随阳室进水COD/SO42-增加,MFC系统外电路电量增加,提高了生物阴极反硝化效率,但阴室中硝酸盐去除率仅从22.46%上升到了26.47%,这主要是由于硝酸盐并没有进行完全反硝化,而是以亚硝酸盐和N2O形式积累在出水中。(4)硝酸盐对硫酸盐还原有明显抑制作用,随进水硝酸盐浓度从0mg/L增加到84mg/L,平均硫酸盐去除率从35.24%下降到了3.82%。加入硝酸盐后,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会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活性,硫酸盐还原菌在与反硝化菌争夺电子供体过程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经过长时间竞争后这些硫酸盐还原菌逐渐被淘汰,最终使得硝酸盐对硫酸盐还原产生明显抑制。但硝酸盐的加入并不会永久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停止投加硝酸盐后硫酸盐还原活性可以恢复。(5)微生物对MFC反应器中污染物去除和转化起重要作用。在高硫离子浓度时,严格自养反硝化菌Thiobacillus为绝对优势菌属,在低硫离子浓度时异养反硝化菌Arenimonas显著富集,但无论是在高硫子浓度还是在低硫离子浓度时,Xanthomonadaceae、Pseudomonas和Azoarcus等兼性反硝化菌丰度高,是促进硫离子完全氧化生成硫酸盐的主要功能菌群。此外,基于KEGG的PICRUSt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结果表明,硫完全氧化功能基因Sox对硫离子更敏感,其丰度随进水硫离子浓度降低而下降,而Sqr基因丰度基本不受硫离子浓度影响。随阳室进水COD/SO42-增加,阳极生物膜中Desulfobacter和Desulfococcus等硫酸盐还原菌丰度下降,而Methanosarcina和Methanosaeta等产甲烷菌丰度升高,阴极生物膜上形成了以电流为唯一电子供体的自养反硝化菌Thiobacillus,其丰度从67.30%增加到了79.70%。q-PCR分析结果表明反硝化功能基因nir K丰度明显高于nos Z,这可能是造成体系中N2O积累的原因。加入硝酸盐后促进了Arenimonas、Paracoccus和Thauera等异养反硝化菌成为优势菌属,而对完全氧化型硫酸盐还原菌属Desulfococcus产生明显抑制,其丰度从5.97%下降到了0.17%。
其他文献
1876年淞沪铁路的修建,打破了此前我国从来没有过铁路的局面,通车时铁轨两旁观者“立如堵墙,未有一人不面带喜色也”,自此我国铁路发展拉开了序幕。到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已经可以用自己的技术力量建设铁路、制造机车车辆了。对开行沿途民众而言,“或有老妇扶杖而张口延望者,或有少年荷锄而痴立者,或有弱女子观之而喜笑者”的场景也不再出现,铁路火车早已褪下了神秘的面纱。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21世纪
“微地图”是自媒体时代中新兴地图的产物,它是面向普通大众的地图,以简单制作、便于传播为核心。为了更好地应用微地图的功能,就需要在完善自媒体时代地图理论的同时,对微地图用户及其行为进行研究,探索快速制图的方法,解决目前制图门槛高的现状。另外,在微地图软件平台的制作过程中,一个合适的用户模型,不仅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部分有着清晰的指导作用,而且在后期对于用户个性化的服务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
异种材料焊接在交通运输、电站锅炉、石化工业及核电厂等行业已被广泛应用,其中奥氏体钢与珠光体钢的异种材料焊接最为常见。然而,珠光体钢与奥氏体钢在进行异种材料焊接时,珠光体钢侧的熔合过渡区内会形成马氏体层,以致异种钢接头的塑形和韧性降低,而且珠光体/奥氏体异种钢接头,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服役易发生碳原子的迁移,并且马氏体层的形成也会为碳扩散提供通道,加速碳原子的迁移。通常在高温下服役的珠光体/奥氏体异种
[目的]观察止血散胃管注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奥美拉唑40mg+100mL 0.9%氯化钠,静滴,1次/d。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600mg+250mL 0.5%葡萄糖,静滴,1次/d。重度出血口服肾上腺素或凝血酶,必要时补充血容量。治疗组40例自拟止血方(三七粉、白及粉、生大黄粉各5g),加100mL 0.9%氯化钠,
城市规模近年来飞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大城市、定居大城市,造成城市交通严重拥堵长达数个小时。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高速度、高环保等优点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承担了城市主要的交通压力。但是,城市轨道交通经常遭受由于大型活动、节假日和恶劣天气等原因导致的突发大客流冲击,突发大客流不仅会让轨道交通站点积聚大量乘客造成安全隐患,而且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结构,还会导致大客流影响传播至线路上其他站
气隙放电是换流设备中常见的空气绝缘缺陷现象。气隙放电过程产生带电粒子,粒子微观过程构成气体放电的基础,同时,瞬态空间电荷、背景空间电荷对气隙放电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换流设备电压工况复杂,因而气隙可能承受直流电压、工频交流电压、谐波电压及交直流复合电压。不同电压条件影响空间电荷分布,进而对放电特性产生影响。为得出复杂电压下气隙放电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本文提出从微观角度,研究电荷分布、计算空间电场,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表征的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缺血性卒中病人占发病人群的比例高达80%,其致病机理多是由于血栓或栓子引起的。如果闭塞持续5~10分钟以上,闭塞部位周围将会形成特征性梗死灶。随着闭塞持续的时间越长,缺血核心面积就越大持续转变为半暗带,可挽救的神经组织数量将会逐渐减少。就目前的治疗方法来看:主要是通过药物或机械手段取出闭塞物,以恢复受损部位的
二次电子发射是初始电子作用下材料浅表层发生的复杂散射过程,在显微分析和电子倍增领域具有广泛地应用,同时也是诱发空间大功率微波器件微放电现象、粒子加速器电子云效应和真空绝缘失效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基于表面修饰抑制二次电子发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当前广泛采用的修饰方法包括粗糙化处理构建微/纳米级陷阱和沉积以银、氮化钛、阿洛丁为代表的低二次电子发射系数镀层,然而由于表面氧化、吸附水分子
紫外线(Ultraviolet,UV)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子,会导致细胞内活性氧和炎症的积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可引起晒伤,甚至会诱发皮肤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等。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蛋白,通过上调表达响应紫外线的照射,并能催化降解血红素来发挥抗炎症、抗氧化和抗凋亡等作用。因此,探究紫外线对皮肤细胞中HO-1的调控
背景:MicroRNA(miRNA)是重要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通过对信使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来控制靶基因的表达,与DNA甲基化相互作用,是信号通路和靶基因之间的关键枢纽。miRNA可以直接参与骨组织形成的各个过程,对不同粗糙度钛表面上成骨分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