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览类建筑是具有特殊魅力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它是公共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展览类建筑的公共空间的功能越来越丰富,类型也越来越多元化,但是展览类建筑的场所布置和设计建造还面临很多问题。很多新建的展览类建筑物,常常只是外观好看,但缺少了其本身的实用性与活力。建筑里的小品元素过于繁杂,大部分的广场和休息区都是装饰,没有多少游客会在此驻足。此外,当前的展览类建筑只注重高水准的设计理想,过于注重“大”“奇”的视觉效应,而忽视了其内涵、地域特色、文化底蕴和社会价值观,缺少鲜明的特色和魅力,使其丧失独特的艺术韵味和文化精神。所以,建筑师在设计展览类建筑的时候,不仅要体现地方的总体风貌,还要体现出地方的特点和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还要注意游客的精神体验。在现有的公共展览类建筑中,很多空间设计流线单一,功能简单,过于独立在城市中,忽略了周围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貌,使得展览类建筑的建筑特征不能得到提升。所以,必须灵活地应用“格式塔”的原理进行研究,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怎样才能形成一个既有个性又有实际意义的展览类建筑物。近代西方心理学派百花齐放,格式塔心理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思想有整体论、视觉力场、组织律、同质异构论等。组织律是指人们往往会将一些有特殊联系的事物视为一个整体,而非由一堆的成分构成的这种心态;视觉力场是指在人的精神理解下,由周围的空间环境对人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场域;而异质同构是指物质、身体和心灵在“力”的作用方式上却存在着同样的趋势,存在着共同的联系。格式塔心理学在视觉感知方面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成就和贡献,并影响了建筑美学、艺术创作、建筑空间等方面的发展。是否可以将有关的“格式塔”心理学的有关思想运用到展览类建筑空间的设计中去,为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角度和创意的源头,以克服展览类建筑空间的设计缺陷,在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之后,论文才得以展开。本论文共分四大章节:第一章是绪论,对目前展览类建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剖析,并指出了该课题的重点:运用“格式塔”的有关原理,设计出一种既符合人性化又具有实用性的展览类建筑物。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思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得出论文所要采用的研究思路和总体框架。第二章是对“格式塔”心理学与“展览类”建筑空间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本文在介绍了有关“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展览类建筑空间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其进行调研和剖析,归纳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展览类建筑的空间规划提供参考。第三章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格式塔”的心理学理论,在展览类建筑的空间布局中,运用“格式塔”的组织律,营造视觉力场,以及异质同构理论,并以展览类建筑的案例加以解析。第四章,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对展览类建筑实例的再解析和诠释,对该方案中的格式塔心理学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感悟。最后,本文对全文进行了一个概括和补充,指出了以“格式塔”的视角来考察“展览类建筑”的空间布局的必要性,指出“格式塔”是该范畴中一种非常实用的指导性的理论,与其他的“指导性”原则没有冲突。并指出本论文存在的问题,并期望有更多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详细的探讨。从研究的广度上,扩展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范围,探讨了“格式塔”心理在“展览类建筑”的空间设计中的“概念”和“形式”的运用;在研究深度上,分析了展览类建筑中的均质及非均质空间理论。希望通过本论文的写作,能为有关方面的学者提供新的研究思想、思路、思考。图[70]表[1]参[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