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壳聚糖(chitosan, CS)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产物,是一种天然可生物降解的聚阳离子多糖。壳聚糖具有无毒、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在生物医学及制药等方面的应用极其广泛,已经被逐渐应用于人工皮肤、手术缝合线、人工血管、人工角膜、药物控缓释载体和基因转导等多个研究领域。本论文制备了壳聚糖/甘油磷酸盐温敏水凝胶。低温下将冰浴处理的甘油磷酸盐(glycerophosphate, GP)溶液滴加到CS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CS/GP溶胶,低温条件下该溶胶可流动性好并且具有热致成胶性,在37℃环境下,溶胶很快转变成流动性能较差的凝胶。研究了CS浓度、GP浓度以及溶解CS所用的稀酸溶液对CS/GP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CS浓度为1.8%时制备的CS/GP溶胶粘度较小,这有利于注射应用,而其转变成水凝胶后的粘度较大,成胶效果较好。GP浓度为5.6%、8.4%、11.2%时制备的CS/GP水凝胶的粘度值相当,都大于GP浓度为2.8%时制备的CS/GP水凝胶;但是溶胶状态下,GP浓度为5.6%时制备的CS/GP溶胶粘度最小,因此GP浓度为5.6%时制备的CS/GP水凝胶在原位凝胶给药系统研究中应用性最好。利用HAc溶液溶解CS制备的CS/GP溶胶粘度适中,且转变为CS/GP水凝胶后粘度最大,即成胶情况最好。检测了CS/GP水凝胶、CS、GP的红外吸收光谱,波谱分析显示相对于CS,在CS/GP的红外吸收光谱中-O-H、-N-H伸缩振动、-NH3+中-N-H变角振动以及-C=O伸缩振动都有变弱,说明在凝胶形成过程中壳聚糖与α,β-GP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样品由溶液转变成凝胶。扫描电镜观察CS/GP水凝胶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水凝胶表面有一层膜覆盖,水凝胶内部为片层状、不规则多孔状结构。CS浓度、GP浓度以及溶解CS所用的稀酸溶液对内部的多孔结构的孔壁厚度、孔径大小以及片层结构都有影响。以甲硝唑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为模型药物研究了CS/GP水凝胶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应用性能。载甲硝唑CS/GP水凝胶体外释放结果显示,CS/GP水凝胶对甲硝唑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体外释放的前2h药物释放较快,12h释放完全;CS/GP对BSA的缓释效果更好,体外释放前12h释放了29%,一周后释放了62.8%。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从CS/GP水凝胶中释放出来的BSA分子量分布与未经水凝胶包载的BSA分子量分布一致,说明CS/GP水凝胶包载及释放过程温和,适用于作为较不稳定的蛋白类药物的释放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微球(chitosan microsphere, CM),研究了微球的表面形态观察、粒径分布、堆密度、蛋白吸附等基本性质。制备的壳聚糖微球球形完整,表面光滑,边缘清晰;粒度分析表明,微球的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127.761μm。在壳聚糖微球上成功进行油酰基的修饰得到油酰壳聚糖微球,油酰化的壳聚糖微球球形良好,粒径均一,表面积平均粒径为126.125μm,与壳聚糖微球相比无明显变化。将干燥的壳聚糖微球加入到CS/GP溶胶中,37℃温浴后制备得到镶嵌有壳聚糖微球的壳聚糖/甘油磷酸盐温敏水凝胶(CS/GP/CM).相比较CS/GP温敏水凝胶,CS/GP/CM温敏水凝胶的温敏性能更好,CS/GP/CM凝胶粘度远远大于CS/GP凝胶,且粘度大小与微球加入量直接相关。CS/GP/CM水凝胶对BSA的缓释效果明显优于CS/GP水凝胶,体外释放前12h BSA累计释放量为19.6%,12h后释放速度明显减缓,以近似直线的状态缓慢释放,一周后的累计释放量仅为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