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我国的上市公司面临愈发严峻的环境管理压力。虽然现代公司制企业本质来说是追逐资本增值的经济组织,根本目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但在如今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企业更需要兼顾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诚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环境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甚至在短期内可能出现财务绩效下降的风险。然而有大量文献和案例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够规避其因破坏环境所需承担的风险,维持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难以被模仿的竞争优势。笔者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企业声誉理论为基础,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的现有研究进行整理,进行相应文献评述。并在理论分析部分,阐述了企业各方面利益相关者促使企业履行好其环境责任的理由及具体影响路径,为本文的案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尝试以单案例研究方法,从扬农化工2011年环保事件入手,具体分析事件发生时企业各方面利益相关者是如何通过社区居民联名抗议、新闻媒体扩大舆论、市场投资者抛售股票等方式督促企业改善其环境管理现状。面对利益相关者强烈的环境诉求,扬农化工并未像2009年那样消极应对,而是主动从培养环保意识、注重科技创新以及完善“三废”处理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积极提高自身环境责任履行水平。且在2013—2014年间国家环保部开展的草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中,扬农化工顺利通过验收,体现出它采取的环境管理方式确有成效。另外在2011年后,扬农化工不断完善自身环境责任的同时,其财务绩效和整体企业价值也呈上升态势,企业各方面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保障。经分析本文可得: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企业提高其环境责任履行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研究对于从源头上改善我国环境污染现状,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