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其为《课标》)中提出:“教师应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工作坊等校外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发表《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此后各地博物馆便成为一种面向大众的、无进入障碍的、集文化与教育为一体的开放式场所。“新课标”提出博物馆资源在学校教育中应用开发的要求,同时国内大部分地市也都相继建设并免费开放了博物馆,这就为开展博物馆美术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中涵盖各种不同种类艺术展品,开展博物馆初中美术课程能够促进聊城市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转变单一的教育观念,有利于聊城地区美术教育研究的拓展,为今后有关博物馆资源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能够帮助初中美术教师更好的开展基于博物馆的美术教育活动,并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为聊城地区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改变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并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第二章第一节对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进行了介绍,第二节笔者对本地区的博物馆美术教育活动开发需求进行的调查,同时探讨了博物馆美术资源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应用的价值所在。第三章论述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美术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应用方式。第四章提出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美术课的开发策略与课程实施建议。第五章设置了两个教学案例,校内课程案例和馆内课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