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街居制成为政府治理社会的主要方式。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城市,深圳在探索社会治理模式上迈出了先行步伐。深圳市最先在全国实行自然村改社区的政策,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并在各社区设置工作站,负责社区事务管理、居民服务等。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最初只是派驻机构的工作站行政化趋向明显,并且承担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逐步取代了居委会的职能,居委会被弱化、空心化,难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功能。由于人口倒挂现象突出,居民诉求多元化,基层政府面临的挑战更大、解决问题的难度也更大,一些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老大难问题由于久拖不决,导致居民意见很大。为了更好地促进政府管理和居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深圳市作出了很多有益探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2015年在深圳市龙岗区推出的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该项目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实践检验,社区居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对政府的投诉数量逐年下降,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本文重点剖析龙岗区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该项目在2015年被国家民政部评选为全国十大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并且位列全国第四名,说明这个项目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充分认可,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该项目创新“自下而上”的供给途径,注重解决基层政府平时难以满足而又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身边事,从而达到解决居民诉求、消除基层矛盾、实现居民自治、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目的。同时,该项目将民生微实事项目化,运用项目治理的方式,解决社区治理难题,丰富和发展了基层治理的途径。另一方面,项目在运作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项目实施成效。本文从项目治理的研究角度出发,剖析“大盆菜”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认为项目在治理过程中存在居民参与度不够充分、项目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项目执行存在偏差等问题,并从新公共治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分析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政策推广普及、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项目执行监督等优化建议,以提高项目治理成效。同时,本文的研究也为其他城市开展项目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