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征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r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合并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为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时制定恰当的处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从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IM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IM患儿是否同时合并MP感染分为:单纯IM组及同时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MP)组,再按年龄段划分为婴幼儿组(0~3岁)、学龄前期儿童组(>3~6岁)、学龄期儿童组(>6~12岁)及青春期儿童组(>12~18岁)共4个亚组,从患儿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急性并发症等方面,对各年龄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收集到IM患儿共计286例,单纯IM组患儿占51.01%(146/286例),其中婴幼儿组比例为21.92%(32/146例)、学龄前期儿童组比例为40.41%(59/146例)、学龄期儿童组比例为30.14%(44/146例)、青春期儿童组比例为7.53%(11/146例)。IM+MP组患儿占48.95%(140/286例),其中婴幼儿组比例为12.14%(17/140例)、学龄前期儿童组比例为29.29%(41/140例)、学龄期儿童组比例为51.43%(72/140例)、青春期儿童组比例为7.14%(10/140例)。单纯IM组患儿的年龄介于9月21天至16岁4月间,平均年龄5.35±3.16岁;IM+MP组患儿的年龄介于1岁1月至17岁间,平均年龄6.55±3.39岁。两组患儿平均年龄(t=-3.087,P=0.002)及各年龄段构成(χ2=14.519,P=0.002)均有统计学差异,单纯IM组以学龄前期为主,IM+MP组以学龄期为主。2.发病季节:单纯IM组春夏季发病比例为60.96%(89/146例),IM+MP组春夏季发病比例为59.29%(83/140例),两组患儿发病季节皆以春夏季为主,秋冬季较少,发病季节构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03,P=0.918)。3.临床症状与体征:(1)发热:单纯IM组与IM+MP组患儿发热情况均以高热为主,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四个亚组患儿高热占比均≥50%;但四个亚组间的热峰、热程及发热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2)其他症状与体征:(1)两组患儿咽部异常分泌物出现率介于70%~8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学龄前亚组间,单纯IM组发生率为77.97%(46/59例),IM+MP组发生率为56.10%(23/41例),学龄前亚组,单纯IM组患儿咽部异常分泌物出现率高于IM+MP组(χ2=5.408,P=0.02),其余各年龄段组间比较亦未见差异(P值均>0.05)。(2)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均高达97%,两组间无差异(P>0.05),且四个亚组间比较亦未见差异(P值均>0.05)。(3)咽痛几乎出现在所有病例中,其发生率均高达98%以上,两组间无差异(χ2=0,P=1),两组患儿四个亚组间比较亦未见差异(P值均>0.05)。(4)单纯IM组和IM+MP组中眼睑浮肿的发生率无差异(χ2=1.047,P=0.306),分别为77.40%和72.14%,与咽部分泌物出现率相近,两组患儿在四个亚组间进行比较亦无差异,P值均>0.05。(5)肝脾肿大的发生率:(i)接近80%的患儿伴有肝脏肿大,单纯IM组为77.40%(113/146例),IM+MP组为78.57%(110/140例),组间未见差异(χ2=0.057,P=0.811),两组患儿在四个亚组间进行比较未见差异(P值均>0.05)。(ii)单纯IM组脾脏肿大占56.85%(83/146例)明显高于IM+MP组(42.14%,59/140例),有显著性差异(χ2=6.183,P=0.013)。但两组患儿在四个亚组间进行比较未见差异(P值均>0.05)。(6)皮疹的发生率约12%左右,两组间未见差异(χ2=0.017,P=0.896),单纯IM组为11.64%(17/146例),IM+MP组为12.14%(17/140例),两组患儿四个亚组间比较,未见差异(P值均>0.05)。(7)肺部啰音的发生率较低(<9%),在两组间以及四个亚组间进行比较均未见差异(P值均>0.05)。(8)大约一半的患儿伴有咳嗽症状,单纯IM组为52.16%(82/146例),IM+MP组为58.57%(82/140例),两组间比较无差异(χ2=0.169,P=0.681),且四个亚组间比较亦无差异(P值均>0.05)。4.合并呼吸系统受累率,IM+MP组为77.14%(108/140例)显著高于单纯IM组63.01%(92/1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5,P=0.009),其中四个亚组间比较显示:IM+MP组的学龄期儿童组合并呼吸系统受累发生率73.61%(53/72例)显著高于单纯IM组学龄期儿童组合并呼吸系统受累发生率54.55%(24/44例),差异显著(χ2=4.448,P=0.035);呼吸道系统严重受累几乎全部发生在IM+MP组,在婴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及学龄期儿童组中可见合并呼吸系统受累的比例随年龄段增长逐渐降低。5.合并其他器官系统受累情况:肝功能异常在两组患儿中总体发生率分别为:单纯IM组68.49%(100/146例),IM+MP组67.86%(95/140例),无统计学差异(χ2=0.013,P=0.908),四个亚组间两组患儿肝功异常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随着年龄段增长,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大致呈逐渐上升趋势。两组患儿合并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皮肤粘膜受累情况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6.实验室指标:(1)血常规:(1)白细胞计数两组均明显增高,单纯IM组白细胞计数值(16.38±7.60×109/L)与IM+MP组白细胞计数(15.14±7.53×109/L)之间无明显差异(P=0.168)。于学龄期儿童亚组中分析发现,单纯IM组白细胞计数(17.39±7.51×109/L)显著高于IM+MP组(14.33±6.6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73,P=0.025),但其余三个亚组未见明显差异(P值均>0.05)。(2)中性粒细胞计数两组均未见明显增高:单纯IM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值(4.99±2.97×109/L)和IM+MP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值(4.73±3.20×109/L)之间,以及四个亚组间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3)淋巴细胞计数两组均明显增高:单纯IM组淋巴细胞8.59±4.85×109/L,IM+MP组淋巴细胞8.05±4.92×109/L,P值为0.346>0.05未见差异。四个亚组间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4)变异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大于10%(单纯IM组介于10%-36%,IM+MP组介于10%-43%),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病原学相关指标:EBV-DNA拷贝数(copies/ml)取log 10对数后:单纯IM组分布在2~8之间,均值为4.94±1.34,IM+MP组分布在2~8之间,均值为5.02±1.3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1,P=0.343)。IM+MP组MP拷贝数(copies/m L)取log 10对数后,介于2~7之间,均值为5.50±1.87。IM+MP组中MP-Ig M滴度(1:160-1:320)在各亚组间无差异(χ2=3.573,P=0.311)。(3)转氨酶:单纯IM组患儿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范围42~2628U/L,中位数为114.5U/L),其中轻度异常占比54%(54/100例),中度异常占比38%(38/100例),重度异常占比8%(8/100例),谷草转氨酶(AST)波动在20~1623U/L,中位数为100U/L。IM+MP组患儿ALT升高(范围41~2132U/L,中位数为137U/L),其中轻度异常占比50%(45/95例),中度异常占比37.89%(36/95例),重度异常占比14.74%(14/95例),AST波动在33~2120U/L,中位数为109U/L。两组患儿ALT及AST分度及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纯IM组与IM+MP组患儿的转氨酶异常多在病程第1周达高峰,于病程第2周下降,两组患儿的转氨酶下降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299,P=0.199)。7.各项指标与住院时长的相关分析:对年龄、热峰、热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变异淋巴细胞百分比、转氨酶这一系列指标与住院时长进行相关性分析,单纯IM组中转氨酶升高程度、热峰、热程均与住院时长呈正相关(ALT:P=0.040,Rho=0.207;AST:P=0.041,Rho=0.205,热峰:P=0.032,T=0.185;热程:P=0.001,T=0.279)。IM+MP组患儿转氨酶好转的病程时间为10.95±5.05天,与住院时长呈正相关(P=0.024,T=0.347)。其余各项指标在两组患儿内未见与住院时长有明显相关性(P>0.05)。8.治疗情况:两组患儿的治疗方案均以抗感染治疗、保肝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IM+MP组中各年龄亚组间抗菌药物使用率无明显差异(χ2=4.522,P=0.210),抗菌药物使用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占53.66%(44/82例)。结论:1.本研究中,IM+MP组患儿平均年龄更大,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单纯IM组以学龄前期儿童为主,两组患儿发病季节及发热情况无明显差异,均多在春夏季起病且发热情况以高热为主。2.单纯IM组患儿脾脏肿大发生率高于IM+MP组。学龄前期,单纯IM组患儿有咽部分泌物发生率高于IM+MP组,其余各年龄段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无明显差异。3.IM+MP组患儿呼吸系统受累总体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IM组,以学龄前期最为显著。4.单纯IM组中,转氨酶升高程度、热峰、热程均与住院时长呈正相关;IM+MP组中,转氨酶好转的病程时间与住院时长呈正相关。随年龄段增长,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大致呈逐渐上升趋势,呼吸系统受累发生率大致呈逐渐下降趋势。根据年龄和临床表现,早期明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是否存在合并感染肺炎支原体,适时选择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制定恰当的诊疗方案,避免延误治疗。
其他文献
从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来看,其成本构成中占比较大的是机械设备。但是借助这个工程机械设备成本的控制工作,能使工程总成本显著下降。基于此,本文通过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的要素开展研究,分析成本控制以及成本管理方面有效的方法。
在"双减"背景之下,我园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聚焦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发展趋势,以幼学为抓手,坚持培根铸魂,筑牢"德育"教育、提升"智育"水准、增强"体育"锻炼、润泽"美育"熏陶、推动"劳动"教育等五种特色育人课程的改革,融入四维一体化评价反馈机制,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幼儿园"1+5+1"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改革,指向"全面的人"、"美好生活"以及"终身发展",让每个幼儿的多
目的:评估初产妇实施细节优化护理对产后抑郁情绪、睡眠质量以及新生儿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数量为68例,纳入时间为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分组应用奇偶法形式,2组均34例,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之中,细节优化护理的视为观察组,就组间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情绪状态评分、母乳喂养知识评分及母乳喂养情况加以比照。结果:(1)护理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文将恩施地域文化元素在特产包装设计中的融合与表现作为项目主题,就如何将恩施地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教学做了有益的探索。具体从教学目标的设定、设计项目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进程的设计、教学成效的评价五部分展开论述。认为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导、注重创意、活用文化资源,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正>新的时代,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做出了新的定位,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统计部门既面临着新的挑战,也充满着新的机遇。"高质量统计工作"一词前所未有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那么,什么是高质量统计工作,建立高质量统计工作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本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创新
期刊
炭疽病是辣椒生产上所面临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迫切需要可靠的方法在辣椒发育早期筛选抗病资源。炭疽病菌株CD的分生孢子采用两种接种方法,对辣椒‘ST-8’不同苗龄材料进行接种,通过对发病率、叶片卷曲率以及病斑大小的比较分析最佳的接种方法。结果表明:使用浓度为1×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进行针刺点接法效果最佳,有望应用于大规模高通量辣椒抗炭疽病种质筛选。
本文系统的阐述了河南诸盆地的下第三纪地层,以大量的微体古生物资料论证了它的时代归属,提出了古新统的存在和分布。并根据大量的藻类化石确认这些地区当时处于湖相和有时有短暂的北北东向海浸的沉积环境。
期刊
介绍了某铝合金微波腔体表面处理工艺的主要流程、配方、工艺参数以及操作要点。主要步骤为:先对微波腔体整体化学氧化,再局部涂覆电镀可剥胶,退除剩余部位的化学氧化膜后电镀银或金。通过涂覆电镀可剥胶实现了对铝合金微波腔体不同部位的差异化表面处理。采用浸镍工艺代替传统的二次浸锌预处理,缩短了生产周期和减少了成本。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在积极变革,小学数学教学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化背景下必须要作出改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要任务是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模式,将"有效引导"策略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本文探讨了"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随后探讨了具体的应用方法,以供参考与借鉴。
在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洗钱犯罪行为越发猖獗,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2020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洗钱罪进行了重大改动,并取得较大成就。但介于该修正案未对上游犯罪进行修改,对罪过形式、洗钱行为、刑事责任中的问题修改不彻底,且对洗钱罪和相关犯罪关系混乱的问题并未提及,导致其无法满足未来打击洗钱犯罪的需求。我国洗钱罪的立法修改一直体现出明显的被动性和保守性:局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