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视野下的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bf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域的流动性和复合性特点决定了海域难以具体化和特定化。海域在很长的时间里都被当作无主物和共有物对待,任何人都可以对海域进行开发与利用,由此造成了海域环境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将海域作为民法物权上的物对待,围绕海域建立海域物权制度,赋予海域使用人以物权权利和义务,极大地扭转了海域无主导致的环境资源破坏状况,实现了海域环境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以物权法为核心的现行海域使用权制度设计符合海域环境资源保护的要求,体现了现代物权法对环境问题的积极回应。但是,在物权法框架内的海域使用权制度设计囿于视野的局限,缺乏实现海域使用权各项制度整合的基础,难以在多元利益协调基础上实现海域环境资源保护的目的。以环境法为研究的视角,能够突破物权法理论的束缚,促进海域使用权制度的整合与革新,实现对海域环境资源保护基础上的优化利用。论文以环境法为研究的视野,提出环境法视野下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革新的命题,目的是通过研究视野的转换和理论的重构,推进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的研究,实现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的有机整合和整体性完善。论文共分以下四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对海域使用权及其制度的法学解析。该部分对作为物权客体的海域的特殊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物权法视野下的海域使用权制度设计思路与方式,然后以海域的环境、资源、物的集合性属性为基点,分析了海域使用权制度与海域环境资源保护制度内在的关系。第二部分在反思物权法视野下海域使用权制度设计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法视野下海域使用权制度革新的命题。该部分重点分析了环境法视野下海域使用权制度革新的原因、方法以及海域使用权制度革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第三部分以环境法为视角,集中梳理、分析、审视了我国的海域使用权制度。该部分首先从海域使用权制度的立法分布和基本内容上对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的立法安排进行了介绍和评价,然后总结和分析了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的两大主要缺陷,即海域使用权关联制度之间存在脱节,海域使用权制度的环境保护功能缺失,最后分析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缺陷的三大成因,即海域使用权的公、私权属性缺乏制度整合,海域的生态价值游离于物权制度之外,海域环境属性与资源属性的人为割裂。第四部分既是论文的重点也是论文的难点所在。该部分以前面的论述为基础,提出了环境法视野下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完善的构想。该部分主要从环境法视野下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完善的目标,环境法视野下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完善的框架,环境法视野下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完善的具体构想三大部分进行阐述。环境法视野下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完善的目标是实现海域物权制度的充实,彰显海域使用权制度的环保价值,实现多元价值利益的沟通与交流。环境法视野下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完善的框架首先是充实海域使用权制度中的权利体系,其次为建构海域使用权制度中的环境义务体系,最后为重构海域使用权制度中的政府权责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充实海域使用物权制度,促进制度的生态化转向,确立海域使用环境义务体系,保障制度的环保功能,整合海域使用环境管理制度,实现海域环境管理的体系化,完善海域使用救济制度,确保海域环境资源权益的实现。
其他文献
训政理论是由一些后发型国家的政治家所倡导并得到实践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发展理论。信奉这一理论的国家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困境:专制政治文化根深蒂固,社会缺乏民主自治能力,不能
Windows资源管理器具有直观、方便、层次结构明显的特点,在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设计时能否也以同样的思路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从而提供给用户更加直观方便的操作界面呢?文章
随着完全学分制开始逐步实施,高校班级这一基本组织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班级概念有所淡化,但是以目前情况来看,班级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人才
文章介绍了基于多进程的测控系统软件设计方法,将复杂测控系统的软件设计分割为若干相互联系的进程设计,并对多进程程序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即进程间数据通信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为活动不断加剧,严重影响到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和节能减排还是不能回避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系统的破坏等现象。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受损,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受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现象的严重影响。为了遏制这种现象,我国开展了多种方式以救济受损的生态环境,其中最为有效的便是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一种以人工为主,对受到损
学位
1941年豪普特教授提出事实契约理论之后,在德国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应,该理论之核心思想在于可以不经意思合致或意思表示而仅因事实过程为要素即可成立契约。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