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梧门诗话》现存两个版本,一为十六卷稿本,一为十二卷钞本,在论文写作之前,以稿本为底本,校以抄本,先行整理出一个方便阅读的校点本.在整理点校的基础上,对两个不同版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作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进而抓住是书诗话的性质,对其内容进行详细的疏理阐释,以论定其价值.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法式善生平的考订.以《梧门先生年谱》以及《清史稿》本传为基础,参阅法式善本人的各种著作以及同时代人的诗文集、序跋、书信、诗话等,对法式善的蒙古姓氏、字号、改名时间、官职升迁等问题加以厘清.最后,是对法式善的几种比较重要的著述的简单考辨.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对《梧门诗话》两个版本的比较分析.现存的稿本和钞本不仅除了在卷数分合上的差异之外,还有内容上的不同.文中以表格的形式将两本在卷数以及各则位置的差异详细列举出,并对两本内容上的不同加以分类,由此推断出《梧门诗话》一书的修订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稿本在时间上后于钞本且根据钞本重新整理而来这一结论.最后,对可能存在的其他几个版本做了推断.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对《梧门诗话》一书内容的具体分析.法式善在《〈梧门诗话〉例言》一文中对于是书的写作目的、旨趣、内容以及时间范围作了说明,以下便从这篇例言出发,从《梧门诗话》中所记录的诗人及其籍贯的地域分布、《梧门诗话》中所记录的诗歌数量、《梧门诗话》中所涉及的法式善的诗学观点以及《梧门诗话》中所记载的乾隆时期的诗人的生活状况等四个方面作具体的分析,从而揭示其在清代诗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