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与沙漠水分收支和能量平衡的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区绿洲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不断消耗水资源,水问题越来越严重,部分地区甚至呈现荒漠化趋势。沙漠地区环境干旱,同时周边地区工农业发展,造成沙漠的水问题更为严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维系绿洲和沙漠生态系统的关键,而水分收支的准确量化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前提。能量收支的测定是获知蒸散发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绿洲水分收支分项较多,人为干扰较多,沙漠水热过程复杂,精确的水分收支和能量平衡结果难以获得。因此本研究的目标在于通过比较绿洲和沙漠的水分收支和能量平衡规律,明确绿洲和沙漠水份条件差异大小、差异产生的原因,探求额外的水分收入项对能量平衡和水分收支状况的影响,从而为将来的绿洲保护和荒漠开发提供建议。  本研究采用野外现场观测的方法,在甘肃河西走廊连续观测绿洲和沙漠的气象参数和土壤水分参数,根据波文比法、水分收支和能量平衡法原理,分析和对比了绿洲和沙漠研究区的降水、灌溉、蒸散发(ET)、土壤水分、净辐射、潜热、显热等特征,评价了水分收支和能量收支状况,从而提出优化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的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1.生长季观测期内绿洲白天净辐射总量均值大于沙漠;土壤热通量低于沙漠;潜热通量远大于沙漠;显热通量略低于沙漠。绿洲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值为56.27%,为沙漠的2.64倍;显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值为34.80%,为沙漠的65.95%;土壤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值为8.93%,为沙漠的31.06%。  2.在微风稳定的条件下,绿洲和沙漠波文比方法呈现较一致的变化规律,且波文比值较为稳定。有风条件下,波文比的波动性明显增加。生长季阶段,绿洲波文比值小于沙漠。相比于绿洲,沙漠波文比值变化范围较大,月内波文比日均值标准差是绿洲的2-3倍。绿洲的波文比月均值在0.33-0.69内变化,沙漠的波文比月均值在0.27-0.95内变化。  3.绿洲区表层土壤含水量在0.295-0.498 m3·m-3内变化,较深层土壤含水量在0.418-0.489 m3·m-3内变化。沙漠表层土壤含水量在0.029-0.047 m3·m-3内变化,较深层土壤含水量在0.022-0.030 m3·m-3内变化,深层土壤含水量在0.022-0.025 m3·m-3内变化。绿洲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是沙漠的10.9倍,较深层土壤含水量是沙漠的14.5倍。  4.通过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我们得到绿洲典型晴天夜晚的平均凝结水量为0.52 mm·d-1,沙漠为0.02 mm·d-1,绿洲远高于沙漠。由于绿洲空气湿度较大,植被保水能力较强,土壤含水量较大,凝结水量远大于沙漠。绿洲凝结速率大于沙漠,是其1.7倍,凝结发生时段长于沙漠,且发生时段凝结出现频率较大。绿洲夜间凝结速率高于凌晨,而沙漠夜间和凌晨凝结速率相差不大。  5.绿洲水分收支收入项为降水(P)和灌溉(I),灌溉占89.7%,降水占10.3%。绿洲主要水分支出项为渗漏(DP),DP/(P+I)为81%,ET/(P+I)仅为38%。绿洲的ET/P为371%,蒸散量远远超出降水量。沙漠区水分收入项主要有降水,凝结水也不可忽视。支出项主要为蒸散发,观测期内ET/P为130%。结果显示,绿洲研究区的水循环过程被人为增强,水分收支收入项是沙漠的8.74倍。生长季灌溉需水量为213.03 mm,实际灌溉量相较于灌溉需水量多出了474.22 mm,灌溉量远远超出所需,过量的灌溉水通过深层渗透等方式耗散。  气象条件相差不大,同为干旱背景的绿洲和沙漠,水热条件却相差较大,主要原因在于人为灌溉使绿洲的潜热通量占据主导,同时增强了绿洲的水循环过程。因而今后在绿洲保护和荒漠开发过程中,亟需密切关注灌溉这一关键因子,合理分配水资源,从而为绿洲和沙漠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是一种利用细菌作为催化剂降解或者氧化有机物产生生物电能的新技术。膜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关键部分不仅影响系统的价格也影响系
自2013年6月,包括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和湖北在内的六个试点省市都相继启动了碳交易,并且计划于2020年以前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碳交易立法是试点强制性碳交
中小纸厂地处偏僻,有大量闲散废地,采用强化复合生态塘系统既节省了资金又解决了污染问题,为解决其生存问题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之道,同时对于改善水污染状况、保护水资源都具
生物修复具有去除效率高、经济性强、无二次污染和应用范围广等显著优点,是迄今为止处理石油污染水体和土壤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
中国以占全球约6﹪的可更新水资源,保障占全球22﹪以上的人口的生活应用和经济发展.如何解决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实现中国的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有必要确
该文系统地总结了世界城镇化的历程和一般规律,对主要国家城镇化发展模式和政策进行了考察;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历史原因,并对相应的城镇化政策进行
该文以49个中国湖泊和31个意大利西西里湖泊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湖泊生物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论文选取
该文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中提高铝材质量基础研究—外场作用下的铝合金凝固中的一部分.该文研究了电磁场对7075铝合金凝固组织及溶质元素的固溶度、合金元素宏观偏析
该试验重点研究了以动物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备氨 基酸螯合微肥的工艺条件及其在蔬菜和果树等不同经济作物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1、按该工艺,动物有机废弃物水解为复合氨
含有纳米TiO微粒的涤纶纤维具有类似棉纤维性质的全消光特性,是目前涤纶市场上极具开发前途的一个重要品种.当前国内外涤纶多孔超细旦全消光纤维的制造均采用将含有纳米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