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项研究利用具有较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参照加工受损的神经电生理学机制,旨在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指导。 方法:第一部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参照加工受损的行为学研究。要求2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2名正常对照人群被试完成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任务。该任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编码阶段。即给被试者呈现一系列的人格形容词,分别要求被试者判断,所看到的形容词是否适合描述自己,他人和字体的颜色(黑体/浅色体)。间隔40分钟后进入第二阶段,给被试者呈现在编码阶段出现过的旧词,同时呈现新词,要求被试者再做出同样判断。第二部分实验为精神分裂症自我参照加工受损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被试者为2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2名正常对照人群。要求被试完成自我参照效应任务,同时记录被试者在完成第一阶段即编码阶段任务时的脑电波。 结果:第一部分实验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在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的词语再认正确率显著高于他人参照加工条件(P<0.01),表现出典型的自我参照效应;而精神分裂症组在自我参照加工和他人参照加工条件下词语的再认正确率无显著差异。此外,精神分裂症组在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的再认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在他人和字体条件下的再认正确率则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第二部分实验的行为学结果与第一部分相同。ERP结果则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我参照加工和他人参照加工条件下在大脑前额叶皮层位置诱发的 P2(160-260ms)和正慢波(800-1200ms)波幅都低于正常对照组。另外,精神分裂症组在自我和他人参照加工条件下诱发的N2波幅之间存在差异,但在正常人中无显著差异。 结论:精神分裂症自我参照效应受损。首先,P2成分为早期加工阶段与注意力相关的重要标志物,研究中患者组P2波幅小于对照组说明患者在这两方面均有降低。而N2成分是信息编码和提取加工的标志,患者组N2成分高于对照组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我参照时编码/检索有困难,并且要比对照组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最后患者组P2与N2成分的潜伏期比对照组时间短,提示患者组自我参照/他人参照的生物学适应性降低。本研究为精神分裂症自我和他人参照加工的受损提供了直接的神经脑电波证据,有助于我们对精神分裂症自我参照效应受损的神经机制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