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生态是以环境为基础的新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其目标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来满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的模式为工业革新提供了重要的目标及组织原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的国家来说,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因此,研究和建立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论文首先从产业生态的基本理论框架入手,分析了理想的产业生态的基本结构,同时对产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物流的具体物质形态进行分类,并提出了三种演进方式:(1)废料级管理;(2)闭循环;(3)非物质化。对产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物流方式进行了描绘,形成了五部门和具有国际贸易的六部门物流链,所有这些分析都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研究边界和理论基础。 第二,在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理想结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建立了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框架。在这个框架下,产业生态经济系统被分成了六个子模块:(1)政策决策模块;(2)市场模块;(3)物质使用模块;(4)投资决策模块;(5)能源费模块;(6)废物排放模块。这些模块的经济运作机制分别以经济学模型的方法建立起来。正是这些运行机制推动了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不断发展演进,因此,论文还把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看作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具有自组织属性的经济系统,并建立了相应的演进模型。 第三,对政府的废物管理政策进行了分析。首先描述了欧美国家流行的废物处理的平费定价制度,然后对该种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剖析。为了改进平费定价制度的不足,论文以经济学的方法建立了另外两种改进的废物管理政策,即上游收税制度和单位基础定价制度。并在两个政策的基础上加入废物交易税的影响因素,从而形成了四种政策方案。针对这四个方案,经过经济学模型推导和实证数据的测算,证明在这四种政策中,以单位废物为基础来定价的方法是效率最高的。 最后,针对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方式问题,站在整个产业的角度,建立了相应的经济评价方法,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和产业代谢的概念,并在能值的评价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两种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评价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评价。静态的方法就是物质化指标评价,选取每个时点的数据,进行物质化指标的测算,从而判断一个国家、地区或产业的物质化程度的高低。动态的方法就是依据某一个时段的数据,针对某个物质化指标,描述其时间路径,并进行相应的分解分析,从而发现推动该指标不断变化的深层次因素。同时运用这些方法,对中国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测算,并与美国和日本的数据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到更加精确和科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