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的结构看文字的再设计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设计都是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在其创作过程中必然会融入许多人文的思想与潜在的文化意识。文字作为承载文化的工具,在传播中能够吸收文化信息,其文化积淀会因之更加丰富。各民族的文字既是记载其民族文化的一种外在符号,又是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该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中。 在科学技术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文化具有特殊的价值。高价值的产品除应具备其物质价值外,更应具备自己的象征意义和精神文化意义。一个国家整体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带有民族的文化底蕴,这也是设计发展成熟的标志。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文字设计与文化结合得愈加紧密,它在满足信息传递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正向着设计的更高层面--文化功能快速发展。 汉字作为汉民族文化的形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有机成分,从某种层面上可以说是中国的文化产品,历史赋予它的价值使它可被视为我国的“文化品牌”,在国际交往中,这一品牌能够促进我国的对外文化政策和国家经济品牌的建立,因此,在汉字设计中应充分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映射出汉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通过对文化的结构的分析,就文字设计如何体现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阐述了自己对文字设计的观点和看法--在设计过程中,只有深刻认识“文化”主体对“文字”载体的支配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融入文化内涵,才是优秀设计的灵魂所在。
其他文献
期刊
德沃夏克·安托宁(Dvorak Antonin)1841年生于泼希米亚的内拉霍其夫斯,1904年卒于布拉格。他的音乐创作涉足领域广泛,成果甚丰。在钢琴方面主要有一部《钢琴协奏曲》(作品3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