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氛围的探索性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fe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氛围(community climate)是中国社区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本研究将其界定为社区居民与社区整体环境交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为了初步探索城市社区氛围的心理结构维度,本研究采用了质性访谈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与社区居民进行深度访谈获取居民对社区氛围的看法和理解,结合研究者的理论构想,得到了中国城市社区氛围维度结构;然后根据城市社区氛围理论模型编制城市社区氛围问卷,实现对城市社区氛围的测量;最后对城市社区氛围问卷进行运用,考察城市社区氛围、居民参与行为与居民幸福感三者的关系。研究一通过质性研究的开放式主题访谈对城市社区氛围的维度结构进行探索,研究者深入基层社区与34位有效居民进行交流沟通获取资料,通过文本分析产生城市社区氛围的初级主题概念140个,次级主题30个,核心主题7个。研究表明社区环境和社区居民交互作用是社区氛围的形成来源,认知感受和情绪体验是其心理成分,社区氛围的五因素结构维度包括社区环境氛围、社区安全氛围、社区人际氛围、社区管理氛围和社区文明氛围,居民对社区氛围的评价有积极、消极之分,以上四方面的内容初步形成城市社区氛围心理结构模型。研究二以城市社区氛围理论模型为基础,编制了符合中国城市社区实际情况的社区氛围问卷。研究首先采用方便取样法收集了339份有效问卷来进行初测问卷编制,析出城市社区氛围问卷包括人际氛围、管理氛围、文明氛围和环境氛围四个维度,共24题,加上4道印象管理题和1道效度题,正式问卷共包括29道题目,五点计分。然后收集481名居民信息进行问卷的信效度检验,总问卷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0.95,5个月后重测信度为0.85—0.95,说明城市社区氛围问卷的信度良好。分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大于维度间的相关,表明各维度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联系,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验证性因素分析比较单因素和四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数,结果表明四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标更好,χ~2/df<3,SRMR、RMSEA小于0.08,NNFI、CFI、GFI、NFI大于0.9,符合统计学标准;同时问卷分维度及总问卷与社区认同和幸福指数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本研究编制的城市社区氛围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中国城市居民感知社区氛围水平的有效测量工具。研究三和研究四是对城市社区氛围问卷的应用。研究三对收集的1013份有效问卷进行城市社区氛围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居民感知的管理氛围最好(3.69±0.76),其次是环境氛围(3.66±0.79)、人际氛围(3.65±0.72),文明氛围得分最低(3.34±0.87)。社区氛围得分在工作情况(F(2,1010)=3.11,p<0.05)、婚姻状况(F(3,1009)=9.82,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F(5,1007)=6.52,p<0.001)、房屋类型(F(2,1010)=8.26,p<0.001)和社区类型(F(4,1008)=12.51,p<0.001)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四通过532名被试的信息探讨了城市社区氛围、社区参与和居民幸福感的关系,回归分析发现城市社区氛围与居民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社区参与、社区认同、房屋类型有重要的预测作用。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理论探索、问卷编制和实际应用三方面促进城市社区氛围研究形成完整的框架结构。结论:(1)城市社区氛围理论模型包括四方面:即社区环境和社区居民的交互作用是社区氛围的形成来源;认知感受和情绪体验是社区氛围的心理成分;社区氛围维度是五因素结构;社区氛围的作用方向有积极和消极之分。(2)城市社区氛围问卷包括人际氛围、管理氛围、文明氛围和环境氛围四维度,问卷的信效度良好。(3)城市社区氛围现状调查表明目前城市居民感知的社区氛围总体较好,但在分维度上存在差异。(4)回归分析发现城市社区氛围与居民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社区参与、社区认同、房屋类型有重要的预测作用。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有:(1)理论上,首次从中国文化视角,对社区氛围进行界定,提出城市社区氛围维度结构模型,编制城市社区氛围测量问卷。(2)方法上,结合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考察城市社区氛围;(3)首次开展我国不同类型社区的社区氛围现状的实证研究,发现社区氛围可预测居民参与行为和居民幸福感,对社区氛围建设有积极的启示。本研究理论意义:其一,在西方社区感概念基础上,探讨中国化概念“社区氛围”,是社区感研究的新拓展;其二,社区氛围的概念提出,基于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的深入调查,概念源于中国社区实际,讲述的是中国社区居民的故事,思考的是中国社会的实际现状和问题,有助于中国社区心理学的发展。本研究实践意义:一是,开发城市社区氛围测量问卷,可实现对城市社区氛围的量化。二是,测量社区氛围,有助于管理者了解居民对社区不同方面的评价,发现社区建设中的问题,有方向性地布局社区建设工作重心,对和谐社区的建设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全民健身战略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锻炼需求和体育场馆资源有效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而合理利用现有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提供社会服务便可以很好地缓解人民群众健身锻炼的需求。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信息化水平正不断提高,加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向体育领域进行融合发展,现有体育场馆对智能化升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智能化升级将成为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新机遇,运
条件性疼痛调节(Conditioned pain modulation,CPM)是一种内源性疼痛调节,指身体某一部位的持续性疼痛(条件刺激)可以抑制施于身体另一部位的伤害性刺激(实验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知,即为人们所熟悉的“以痛镇痛”现象。条件刺激对实验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抑制程度反映了个体的CPM效率,即抑制越明显,CPM效率越高,内源性疼痛抑制功能越强。基于以往相关CPM功能测试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
在日常生活中,应激性生活事件(stress life event)作为一种生活应激源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并在一定时间内对生活产生持续的影响。应激性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比如考试失利,亲友离世等。适度的应激对人的健康以及生活有促进作用,而那些长期的,过度的应激事件则会导致许多身心疾病,如胃溃疡、焦虑、抑郁等。童年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也是一个人刚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组织深化制度改革的推进,社会组织的资源获取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选择铜梁篮球协会作为案例对象,以探索县域体育社会组织资源获取方式、机制和启示为主要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个案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本案例中,体育社会组织获取的资源类型主要分为:经费、场地、赛事和裁判等资源。在这些资源中,经费是体育社会组织进行日常开销与组织生存的基本资源;场地是体育社
近年来,幸福感一直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幸福感是指具体领域生活满意度,即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6个维度。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缺少亲情陪伴和有效监护,留守儿童通常比其他人有更低的主观幸福感。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主观幸福感的获得对于他们在不利处境下的发展极为重要,缺失主观幸福感会增加其学业适应不良和问题行为的风险。根据生态系
软式网球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要求都非常高的竞技体育运动。良好的体能训练水平直接影响竞技能力的表现。循环训练法能够满足各项目关于体能的竞技需要而被广泛运用于各项目的日常训练。前期研究中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了解软式网球体能训练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旨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循环训练法对大学生软式网球运动员各体能素质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影响的差异。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以及
随着我国排球运动技战术的进步和发展,排球比赛规则的不断演变,不同位置的队员职责分工越来越明确,并逐渐朝着专位化发展,接应二传队员的作用日渐凸显。不少文章指出接应二传已经成为帮助强队取胜的进攻核心,因此有专家建议中国女排也应该走“强力接应”的路子,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女排应该继续秉持传统打法“小快灵”的战术理念,坚持接应队员应该以保障职能为主。在现代排球比赛中,接应队员的得分贡献率逐渐上升,甚至成
尽责性起源于由Costa和Mccrae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大五人格模型(five factor model,FFM),认为人格是个体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现出的稳定认知和行为模式,并且个体的人格特质会影响他的价值观和态度。尽责性是个体勤勉、慎重、锲而不舍、井井有条的程度。尽责性是个体对待工作或任务负责任的态度及严谨程度,是促进个人未来职业路径和生涯健康且长远发展的基础保证。工作投入作为积极心理学在工
反思写作是培养学习者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者以文本写作形式反思经历建构新知,有助于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目前,反思写作中存在即时指导与形成性反馈不足的问题。计算机支持的反思写作以整合教学资源、即时分析反馈为优势,成为了研究热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基于此,以写作分析技术为基础,设计实现在线反思写作自动反馈系统,根据“反思六阶段”模型设计在线反思写作提示问题,为学习者提供即时的反思写作指
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汽车等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常出现的晕车、晕船等因乘坐交通工具产生不适症状的现象,在临床上被称作晕动症(Motion Sickness,MS)。从被定义至今的一百多年里,研究者们针对晕动症的发病机制、晕动症症状的缓解方式等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改善晕动症这一领域中,手术治疗、中医穴位治疗、药物治疗等医疗手段做出了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