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和传播过程。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文学作品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学作品的翻译更是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而儿童文学的翻译又能使国内小读者品尝不一样的文化盛宴,领略异域文化的魅力。本论文是关于澳大利亚作家布鲁斯·帕斯科(Bruce Pascoe)的儿童文学作品《狐狗福格》(Fog A Dox)一书的翻译实践报告。原作围绕友谊,希望,尊重,接受和爱展开,对话经过精雕细琢并且将土著文化知识自然地融入其中。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项目的整个过程和译文案例的分析,本报告重点讨论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应重视的两个方面:如何通过翻译前的准备工作和翻译后的处理工作确保译文的质量;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如何实现译文的可读性,可接受性以及风格与原文的相似性。翻译实践中,在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笔者通过词汇层面,句式层面,修辞层面和篇章层面的案例分析,实现了译文的信息传递。如通过口语化词汇,四字格结构以及语气词的使用,使译文符合小读者的阅读期待;通过对长难句的拆分,实现译文的准确流畅和地道;通过对修辞格的灵活处理,实现译文的生动和活泼。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深刻意识到自身的翻译实践经验不足和中文水平有限,体会到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本翻译,儿童文学翻译有其自身的语言特色,译者不仅要传递原文信息,还要尽可能传达原文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