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文轩小说的“问题少年”形象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文轩既是我国第四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又是一名学术研究者,同时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教师。虽然身兼多职的曹文轩主要以“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被大众熟知,但本文将着重研究的是曹文轩笔下书写的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少年阶段。少年阶段是人生中一个十分关键的转变期,对少年问题的关注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而曹文轩的成长小说主人公多为少年,这也是为我国当代的儿童文学创作中被忽视的少年群体发声,曹文轩以独特的风格书写少年成长的故事,“问题少年”是他笔下特殊的、频繁出现的人物形象。作家对这群“问题少年”的描写是基于个人的人生经验和实际生活,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投影,引发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对现实有指导意义。而从文学角度来关照“问题少年”,也是文学应具有的深层的终极关怀。本文通过阅读曹文轩的成长小说以及与成长小说相关的理论,运用文本细读、文献研究等方法,借鉴心理学、人格类型理论等学说对“问题少年”进行定义和分类,并从“问题少年”的成因及成长路径来探讨其形象书写的独特性,以辩证的眼光审视曹文轩小说中“问题少年”形象的价值及不足。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整理当下对曹文轩小说以及“问题少年”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理解对“问题少年”这个概念作出界定。第一章根据MBTI及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兰迪·拉森和戴维·巴斯在《人格障碍与调试》一书中关于人格本质的分析,参考其分类依据,并结合心理学,人格类型理论等相关知识,给小说中主要出现的“问题少年”进行分类分析。并采用“维度观”的说法,将小说中的“问题少年”视为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者。维度观认为每一种障碍是一个连续体,其一端是正常的,另一端是严重缺陷或功能缺失。因此,个体有无障碍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而已。曹文轩小说的“问题少年”就是处于正常与极端之间的个体。第二章主要从“问题少年”的特殊成因及其成长路径来分析“问题少年”形象书写的特殊性。其中,从时代、家庭和教育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成因。曹文轩小说中少年成长的时间背景从六十年代跨越至二十一世纪初,其中包括十年的特殊时期、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也受到影响,传统的家庭文化模式和社会教育环境日渐改变,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少年的成长。此外,少年们的成长路径也大多遵循着“与集体产生隔膜——引导者的启蒙——经历磨难实现成长”的规律。这样的叙述模式形成了曹文轩式的成长书写风格,笔触流淌着曹文轩对于“问题少年”成长的悲悯情怀,而这些也源于作家自身成长经历的记忆和想象,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更深刻的思考。第三章主要通过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少年”形象的价值及不足。在思想方面,肯定了曹文轩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鼓舞,发掘少年的良好品质,给予少年温暖和力量。另一方面,指出素材运用的单一化和女性形象的符号化书写是作家在艺术创作上存在的问题。最后期待作家跳出创作模式的窠臼,为大众呈现更多优秀的作品,挖掘少年文学更多的可能性。结语提及了曹文轩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作出的贡献,并概括了曹文轩书写“问题少年”的整体情况和书写风格,展示其审美性和悲悯意识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独特性,以及给少年读者带来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也指出作家模式化写作的问题,并期待作家书写出更富生命力、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其他文献
国际日作为联合国专门设立的国际纪念日,宣传全球发展理念,促进国际合作。现任联合国秘书古特雷斯在国际日上的致辞对全球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间的友好合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积极话语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补充,逐渐成为话语分析的又一学术研究热点。以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的积极话语分析旨在建构和发展一个更和谐美好的社会,与国际日的宗旨相契合。语料库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逐渐频繁
服饰作为一种重要的副语言,对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表达以及形象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业界和学界对于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服饰符号的研究还不全面,现有对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体研究以及有声语言研究领域。为了进一步探究服饰符号对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价值,本文以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服饰符号作为研究主体,从对主持人本
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在自考英语学习中占有重大地位。词汇附带习得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然而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好坏与许多因素有关,没有形成广泛公认的结论,尤其是认知风格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至今研究甚少。本研究从学生的认知风格角度出发,探讨认知风格与词汇附带习得之间的相关性,期望丰富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对自考英语教学有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以深加工理论和任务投入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由于受到地理环境恶劣、风土民情复杂、传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等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制约,我国民族地区农村交通不方便,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大部分地区的基层党建工作和乡村治理比较落后。在这样的环境下,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任务是最艰巨,同时也是最要紧、最关键的。政治功能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根本,是做好农村党建工作的统领,是贯穿在农村
本文以电影类型批评作为理论支持,以中国奇幻电影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从国产奇幻电影的主题思想、人物角色、故事情节、视听语言四个方面切入,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作为类型片的国产奇幻电影的创作规律与价值内涵,并针对各个特征提出具体而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创意策略。当前,国产奇幻电影已初步建立起一套相对固定的类型程式与表达手段,类型创作呈现出以下特征:其一,主题思想通过建构传统文化
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掌握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它们是英语语言掌控能力的体现,其中最具综合性的就是写作,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获得提高的关键点,中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词汇积累,语法基础和英语语感后才能进行英语写作。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对英语写作和学生自我评价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旨在锻炼学生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
孙越崎(1893-1995),原名孙毓麒,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县平江乡同康村,是我国伟大的爱国实业家,不仅是我国近代工矿业泰斗,而且还是我国能源工业的奠基人之一,被世人称之为“煤油大王”。孙越崎从1936年开始担任中福公司总经理,一直到1946孙越崎辞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中福公司南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建立起了煤矿工业,推动了西南地区煤矿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抗战时期能源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中福公司,是
作为校园里的“常客”,言情小说颇受初中学生的欢迎。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家长均对此表示忧虑和担心,部分家长将学生厌学或早恋的原因归咎于言情小说。从对重庆市垫江县几所初级中学部分学生阅读情况的实地调查来看,言情小说对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其利与弊主要在于是否成瘾。调查发现,与其它题材的文学作品一样,言情小说也要塑造人物形象,其中不乏正能量,有着某些积极正面的熏陶因素。但言情小说的娱乐化、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校教育展现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今后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技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并将学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文化与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灿烂夺目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民族认同感和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总目标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