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20世界90年代以来城镇贫困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体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新疆目前的贫困主要是农村的贫困。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入和我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新疆城镇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群体,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新疆城镇贫困人口占城镇人口的8%左右,他们虽然数量较少,但对新疆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子孙后代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很有可能产生一系列恶性循环,已经成为在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城镇贫困问题的长期存在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构想相抵触,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违背的,因此缓解贫困已成为新疆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中。本文共分为4个部分,将对城城镇贫困的概念、城镇贫困人口的规模,生存特征,产生原因、缓解城镇贫困的政策与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为城市贫困人口的界定。其中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城镇贫困概念的定义并阐述了本文对贫困的解释。第二部分为城镇贫困人口的现状和分布,对新疆城镇贫困人口的规模、生存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笔者认为新疆城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南疆三地州和北疆阿勒泰,塔城地区等边缘偏僻地区,城镇贫困人口以传统的三无人员和失业下岗职工为主。城镇贫困人口有文化素质低、恩格尔系数高、家庭人口多、身体情况差、营养不良、心理脆弱等特点。第三部分为新疆城镇贫困人口的致贫分析和影响分析。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因素方面城镇贫困群体的致贫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城镇贫困的社会后果。笔者认为新疆城镇贫困由市场机制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就业相对不足和贫困人口本身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低,就业观念陈旧等因素产生的。缓解贫困,消除贫困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第四部分为新疆城镇反贫困的对策建议,这一部分在借鉴世界各国反贫困经验以后,提出了一系列缓解城镇贫困的对策建议。比如扩大就业,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城镇反贫困体系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