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流动向来是社会学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社会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职业流动面貌。这种流动主要有两类,一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职业流动,如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形成的“民工潮”,二是企业劳动制度改革后发生的劳动者自由流动,如白领跳槽。目前学术界更多地将目光集中于第一类流动,对第二类现象却鲜有研究。 事实上,对“特殊”流动(也就是工作者自己提出的流动)的研究是职业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而“白领跳槽”这一现象也早已在社会上引发了各种讨论,成为人们关注的职场焦点。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学术和现实的双重意义。通过对白领跳槽者的研究,笔者发现,他们的跳槽既不是出于改变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个别因素,也不是为了体验生活或者盲目、随性地转换工作,而是在同一领域中转变工作,并有效的积累和运作自己的资本,同时实现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上升。基于此,笔者认为,这一主动的、目的性的流动现象是富有意义的,它体现了白领群体在充满斗争和权力的职“场”中积累资本、优化资本、运作资本,从而实现在“场”中的权力(流动能力)上升以及地位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为我们理解知识社会和白领阶层的特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本文借鉴布迪厄的场域和资本理论,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分四章着重回答在职“场”的跳槽过程中什么能力(资本)在起作用以及流动能力如何形成的问题。第一章着重对跳槽现象产生的社会结构背景、跳槽的现状、以及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做出交待,并且回顾了相关既有研究。第二章中主要讨论文化资本在跳槽中的力量以及白领跳槽者的文化资本生成和运作策略。在这里,文化资本表现为以专业技能和行业规则了解、职业精神和成就欲为主的内化资本和以学历、证书等为标识的制度化资本。这些文化资本对跳槽者来说是流动的力量所在,是向上流动型跳槽的决定因素:它有利于跳槽者在新工作中顺利适应和发展,而具备高文化资本的跳槽者也更能对潜在的机会做出反应。从跳槽者文化资本生成和运作策略来看,主要有工作中的积累、教育的提升机策略和自学几种。第三章讨论社会资本在跳槽者中的作用和行动者的积极行动。这里主要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考察跳槽中的社会资本,并将其概括为学缘网络、业缘网络、拓展的人际网络几种类型,这些社会网络起到了信息传递、信任、内化能力的表现、降低跳槽成本等功能。另一方面,跳槽者通过学缘网络的重构、同事网络的维护、多渠道拓展人际网络等策略积极积累和运作社会资本。在三、四两章中,笔者又都对资本运作的特点做出归纳。第四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两类资本在跳槽中的地位和相互作用,并概括了对跳槽研究的资本运作视角。第二部分从影响场域中资本效用和行动者惯习的社会因素出发,探讨这一职场现象和职场行动出现的深层社会原因,提出知识社会、白领阶层身份惯习等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