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肌肉生长相关基因在骨骼肌中表达变化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kao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鳝(Monopterus albus)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因其口感优良,营养价值高,具有多种食用药用价值而受到人们的关注。肌肉作为鱼体的主要可食用部分,对其生长发育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是,目前人们对黄鳝肌肉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了解得并不清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的发掘与黄鳝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并对其功能和调控机理进行研究。本文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筛选出了能在不同体重和饥饿前后黄鳝骨骼肌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还对不同体重和饥饿前后黄鳝骨骼肌中,多个肌肉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利用冰冻切片技术,研究了不同体重黄鳝肌纤维的特性。另外对饥饿前后黄鳝骨骼肌进行了转录组研究。最后通过16SrRNA测序,研究黄鳝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结果如下1黄鳝骨骼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利用多个内参分析软件,对4个(18 S、GAPDH、rp117、eflα)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体重黄鳝骨骼肌中,4个候选的内参基因表达最为稳定的是18 S,在饥饿前后黄鳝骨骼肌中,4个候选的内参基因表达最为稳定的是 rp117。2不同体重黄鳝骨骼肌肌纤维生长及生长相关基因表达黄鳝肌纤维呈圆形或多边形,被结缔组织(肌内膜)分割而开,肌纤维的大小不一。随着体重的增加,黄鳝肌纤维的平均直径和平均面积也随之增加,两者之间正相关;但肌纤维密度随黄鳝体重的增加而减少。5-80 g生长阶段,肌肉的生长主要还是依靠肌纤维的肥大。各生长相关基因,在不同体重骨骼肌中表达有一定的差异性,MRFs家族与MEF2家族基因表达趋势有一定的相似性,共同调节肌纤维的生长发育。3饥饿前后黄鳝骨骼肌转录组研究转录组测序后一共得到了 93397个Unigene。饥饿前后共有2497个Unigene表达显著变化,对饥饿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基因GO富集在分子功能分类下的肌肉结构发育;细胞成分分类下的呼吸链;生物过程分类下的肌肉器官发育。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显示,其主要富集在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Focal adhesion、AMPK signaling pathway、FoxO signaling pathway等与肌肉生长相关的调节通路上。根据Swiss-Prot蛋白数据库功能释义发现,多个与肌肉生长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饥饿前后表达差异显著。这为进一步大量挖掘黄鳝饥饿胁迫下的重要表达基因,开展黄鳝的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4黄鳝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采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分析了黄鳝5种不同肠道位置(前肠、前肠粘膜、后肠、后肠粘膜和粪便)的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观察到的OTUS(操作分类单元)数量从小肠近端到远端逐渐减少,不同肠道间隔有明显的分离。然而,所有肠道位置共有54个核心OTUs,54个核心OTUS中有36个在不同肠道区的丰度上有显着性差异。此外,我们还发现了 66条特异性富集的KEGG通路。这些特定的微生物类群(如芽孢杆菌、乳酸菌)和潜在的功能(如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可能在黄鳝的营养代谢、免疫调节和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黄鳝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挖掘水稻耐冷性与耐淹性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为阐明水稻耐冷与耐淹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以籼稻品种昌恢121为背景亲本,粳稻品种越光为供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e lines,CSSL)群体,对三年两地(2015年南昌、2016年三亚、201
以常规稻中嘉早17、杂交稻荣优308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种量的方式塑造不同的机插均匀度群体,同时以手工均匀栽插为对照,研究不同的机插均匀度群体对分蘖成穗、光能利用、物质生产以及产量形成方面的影响;以常规稻江早361、杂交稻荣优308为材料,设置两个氮肥处理及三种不同的栽插株数与苗数配置处理,在保证基本苗一致的条件下研究减苗增密对分蘖成穗、光能利用、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方面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淡紫灰链霉菌X33(Streptomyces lavendulae X33)为本实验室从柑橘根系土壤中筛选获得,前期研究表明其发酵液含有对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等多种真菌具有良好杀菌效果的小分子组分。该组分无毒、极性较强,且易溶于水,在柑橘采后防腐保鲜具有较好应用前景。本文在建立活性组分检测方法基础上,对菌株发
乙型脑炎病毒(JEV)所引起的疾病称为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乙脑是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一种蚊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猪是该病毒在自然界最重要的贮存和增殖宿主。我国是乙脑流行的高发地区,流行的主要基因型是GI、GIII和GV,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GI已成为主要的基因型。JEV感染母猪可引起仔猪脑炎和种猪繁殖障碍等,造成养猪业巨大经济损失。JEV感染引起每年约14%的人死亡和约30%病人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
阿扎霉素F5a为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36元大环内酯抗生素,课题组确定其立体结构后,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活性,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受阿扎霉素F5a作用于抗枯草芽孢杆菌细胞膜初步作用机制的启示,本论文采用电化学和腺苷酸激酶释放等方法,发现阿扎霉素F5a可损伤MRSA细胞
氮素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氮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氮素流失加剧,氮肥利用效率较低,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双季稻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秸秆,利用秸秆制备生物质炭还田,能够减少秸秆的污染与浪费,而且其对氮素有较强的吸附固持作用,但生物质炭对双季稻土壤氮素的吸附固持与转化的影响机理还不明确。为减少稻田土壤氮素流失、提高作物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等提供解决途径,本研究通
药用真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是药用真菌的发酵、栽培周期普遍较长;种质资源和菌种制备作为药用真菌开发利用的基础保障,却存在很多不足:药用真菌种质资源不清、液体菌种质量缺乏评判标准。药用真菌灵芝(Ganoderma lingzhi)的栽培多采用固体菌种模式,栽培周期长达三个月,如采用液体菌种进行生产能缩短一个月左右;野生药用真菌裸脚菇属菌(Gymnopus sp.)0612-9,其发酵液具有强烈抑制柑
众所周知,青蛙是农业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可以捕食田间多种害虫。近年来,由于农作物单一规模化种植、高标准农田的集中整治、化学农药的不合理施用等农业栽培措施,恶化了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的栖境,导致农田蛙类种类和数量显著减少。我国各稻作区向来重视青蛙的保护和利用,甚至采用稻田人工增放青蛙的办法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内部蛙类的控害能力。但是,当前大多研究关注蛙类稻田投放对产量增长的作用、青蛙种类多样性与种群减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双季稻产区,每年的6、7月份都会出现数日的高温天气,此时正值该区域双季早稻的灌浆结实期,高温气候导致水稻籽粒的垩白度增加、垩白率上升以及籽粒充实度下降,最终表现为水稻稻米品质变劣和稻谷减产。研究表明,夜间高温较白天高温对水稻产量的危害更严重;而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地球表面的夜间升温较白天升温更快。然而,水稻耐热的分子机制尚不明晰。为了探究哪些miRNA可能参与调控
咸蛋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蛋制品,以其独特的“鲜、细、嫩、松、沙、油”等独特品质而深受青睐。但目前关于咸蛋的成熟过程与凝胶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鉴于此,本论文通过运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流变仪、质构仪、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理化分析手段等研究壳内外蛋黄及蛋黄蛋白质在高盐作用下的凝聚行为演变规律;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