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著名文学家,享有“作家们的作家”这一美誉,他的作品对世界各国文坛有着重要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文坛出现先锋派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余华、格非等,他们不同程度的接受了博尔赫斯的影响,并通过对文学创作方式上的大胆革新,开启中国文坛一场新的文学革命。本文以先锋派小说家代表格非为例来浅析他是如何对博尔赫斯的创作进行接受与疏离。在众多先锋派作家中选择格非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被称为“中国的博尔赫斯”,拥有着和博尔赫斯相似的生活经历、个人气质和创作态度,这一内容在本文的第一章进行简要介绍。在早期的创作中,格非积极地提取博尔赫斯小说中的故事素材,模仿他笔下的镜子、梦魇等意象以及元小说、空缺、重复、互文等创作手法,从而在内容和形式上构筑双重叙事迷宫,本文的第二章分别从文学观念(永恒和死亡)、叙事方法(虚构与现实)和创作手法(迷宫和空缺)三个主要方面进行阐释,分析格非如何接受博尔赫斯创作方式中最为典型的几个方面。在后期创作中,格非从形式化的创作开始回归到对现实社会的关注,进行内容上的革新,体现出对博尔赫斯的疏离。本文第三章具体写格非对博尔赫斯明显的疏离之处,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第一,对博尔赫斯神秘主义风格的疏离:博尔赫斯单纯从内容上来表现神秘主义,而格非是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表现神秘主义;第二,加入新的意象元素,将带有音乐元素的意象放入文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格非式”意象,这种意象在其新作《隐身衣》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本文主要采用比较文学中法国学派提倡的影响研究的方法,从渊源学的角度切入,以“接受者”格非为出发点,探讨他如何接受“传播者”博尔赫斯在主题、人物、情节、风格、语言、表现手法等创作方面的影响,同时重点关注格非接受博尔赫斯影响后的革新。本文对中国先锋派作家格非创作前后期变化的研究,不仅对中国文坛借鉴国外新理论、新思潮的研究有一定价值,还有利于开启我国文坛在创作上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