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是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翼状胬肉不但影响外观,随着疾病的进展,还可造成视物遮挡,并通过对角膜的牵拉压迫作用、局部泪膜的透镜作用、角膜组织的瘢痕作用等引起角膜散光。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翼状胬肉手段是手术切除,其他治疗方式包括激光、冷冻、抗代谢药物也经常被用于翼状胬肉的治疗及辅助治疗。近年来,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应用,手术方式多选择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但很多社区及地方医院由于条件和技术的受限,依然选择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本实验通过对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和观察,分析术后并发症,从而对翼状胬肉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做出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0月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原发性鼻侧翼状胬肉患者98例(108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49例(52眼),男23例(26眼),女26例(26眼),年龄43~76岁,平均(63.24±6.30)岁;B组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49例(56眼),男24例(26眼),女25例(30眼),年龄38~79岁,平均(57.85±7.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胬肉侵犯角膜长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完成,术后分别于1周、一个月、三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翼状胬肉术后并发症,观察内容包括:复发,睑球粘连、结膜肉芽肿、巩膜溶解。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术后复发9例,A组1例,两组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膜肉芽肿A组2例,B组5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巩膜溶解的比较:A组0例,B组1例,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睑球粘连的比较:A组0例,B组5例,两组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我们认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症少,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更加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