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礼貌理论的发展,从80年代起,一部分语言学家开始将注意力转向礼貌行为的一个分支--非礼貌言语行为,并逐渐将其从礼貌理论中独立出来进行研究。这一研究目前还未建立起完整的体系,但已经包括了多方面的研究,非礼貌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在不同性别的非礼貌言语行为表现方式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于面对非礼貌言语行为时所作出的不同反应的系统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性别的谈话参与者在面临非礼貌语言的攻击时所表现出的不同反应模式,并试图对其中差异加以阐释。
本研究通过在天津市的几所高等院校中进行实地调查,对获得的该地458对在同性对话中所收集的“攻击-回应”的录音语料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重点考察了男女两性在应对非礼貌语言行为的模式上存在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在面临非礼貌语言行为的攻击时,回应的强弱程度与所受攻击的强弱程度均成正比,但采取的回应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异,男性更倾向于用攻击来回应攻击,而女性多选择用自我辩护来回应攻击,并且在面对程度较弱的非礼貌语言的攻击时,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接受这一行为。经过讨论本文认为,这种差异是男女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性别角色的反映,并且跟男女各自在其他方面表现出的言语行为特征是一致的。
本研究是对非礼貌语言行为的尝试性研究,由于语料基本是在高等院校中收集的,其结论仅适用于此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语料全部来源于同性对话,因此此研究还可进一步扩大,将同性对话与异性对话中的“攻击-回应”模式进行对比加以研究,以得出更精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