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型交汇河段水流特性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long1234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汇现象普遍存在于天然河道(例如,渭河入黄河、汾河入黄河、乌江入长江等)中,其交汇区域又具有独特的水流特性,例如:交汇口上游壅水下游回流、分离区、剪切面及高低流速带等,这些现象对研究泥沙的输移与淤积、污染物扩散与滞留等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交汇角度为600的物理模型试验(试验地形分5‰比降矩形槽、复杂地形两种,汇流比RQ有1:1、1:2、1:3、1:4四种)及交汇角度分别为700、600、500的数值模型试验(汇流比RQ为1:3),分析数据,对Y型交汇区水流运动特性进行了系统阐述。得到的主要成果如下:  (1)在研究以往学者的成果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Y型交汇水流运动的特性,得出了影响Y型交汇水流运动特性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①交汇角度;②汇流比;③河床形态。  (2)进行水槽物理模型及数值模型试验并对得到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可知:  ①相同工况条件(即尺寸大小、地形条件、交汇角度等)下,当改变汇流比时,汇流比越小(即主流流量越小,支流流量越大)支流越易归顺主流方向,交汇区域水流紊动情况越轻,主支流上游越不易壅水。  ②相同汇流比、交汇角度、形体尺寸等条件下,改变交汇区域地形,地形越复杂交汇区域紊动情况也越复杂,并伴随产生二次流,加大治理交汇口不利因素的难度,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慎重考虑该因素。  ③在汇流比、形体尺寸、地形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交汇角度越小,越有利于水流顺畅,但易会对交汇口下游的岸边产生冲刷,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现实问题来决定交汇角度。
其他文献
水电站的普遍建立及其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大,使得保证机电设备正常工作的事内环境也逐渐得到足够的重视。合适的温湿度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而空气调节是保障这些工艺条
该文通过对面板堆石坝填筑施工系统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施工进度计划、场内交通运输系统情况、料场规划、建筑物开挖施工、填筑施工要求及机械设备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施工
水生态文明是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多潜能成体干细胞,广泛存在于动物胎儿和成体多种组织器官中,例如:脂肪、软骨、骨髓、羊水、脐带和胎盘等[1-5]。MSCs可以向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