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腺垂体功能减退为首发表现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以垂体功能障碍为首发表现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过程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收治的1例以腺垂体功能减退为首发表现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以垂体功能障碍为首发表现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回顾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结果:1.该例资料:女性患者,56岁,以乏力、纳差、头痛症状起病,后出现畏寒、发热、体重减轻;实验室检查示腺垂体功能减退、贫血、白细胞减少、血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后逐渐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肝功能损害;影像学检查示腺垂体占位、两肺渗出性病变、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肝脾肿大;PET-CT示左侧锁骨上区淋巴结、纵隔多发淋巴结、肝脏、脾脏、胸椎骨髓葡萄糖代谢增高;纵隔淋巴结及肝穿刺活检:镜下见大量中等偏大的异型细胞弥漫浸润,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CD20(+),CD79a(+),CD5(+),CD10(-);FISH:BCL-2,BCL-6,MYC均阴性,符合CD5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非生发中心来源);予R-CHOP方案化疗有效。2.文献复习结果:2000年至2019年报道的以垂体功能障碍为首发表现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3例,包括本例在内共14例,(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垂体功能减退及垂体占位所致的食欲减退(43%)、乏力(43%)、多饮多尿(36%)、消化不良(29%)、眼外肌麻痹(36%),同时或逐渐出现发热(36%)、体重减轻(36%)、浅表淋巴结肿大(14%)等。(2)内分泌功能检查示腺垂体功能减退(100%)、中枢性尿崩症(50%),其他实验室检查异常包括乳酸脱氢酶升高(43%)、血细胞减少(50%)、低钠血症(29%)、血沉升高(29%)等。(3)垂体MRI主要表现为鞍区肿块(50%)、垂体柄增厚(42%)、垂体密度改变(25%),CT示深部淋巴结肿大(67%)、肾上腺肿块(67%)、肝脏结节(33%)、脾大(17%),PET-CT示受累部位包括垂体、肾上腺、淋巴结、脾脏、肝脏、骨、骨髓。(4)所有病例均通过病理活检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通过鞍区肿物活检确诊垂体浸润,主要活检方式为CT引导下经皮穿刺(44%)、手术切除活检(33%)、内镜下经鼻鞍区活检(22%),免疫组化均可见CD20阳性表达。(5)治疗及预后:以CHOP为基础的化疗及激素替代治疗,6例患者死亡,生存时间1.4-12.7个月;8例患者在病例报道时仍存活,随访时间为4.2-48个月,所有患者影像学及内分泌功能均有好转。结论:(1)以垂体功能障碍为首发表现的DLBCL十分罕见,多为中老年发病,男性多见。(2)该病起病隐匿,早期最常出现腺垂体功能减退引起的食欲减退、乏力症状,伴有血细胞减少、乳酸脱氢酶升高,受累部位广泛,除垂体外,最常受累的部位为深部淋巴结及肾上腺。(3)DLBCL垂体浸润主要表现为鞍区肿块、垂体柄增厚、垂体密度改变,垂体前后叶均受累时多侵犯视交叉及下丘脑。(4)CD20阳性为DLBCL的典型免疫表型,具有诊断价值,而DLBCL垂体浸润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和化疗效果进行排除性诊断。(5)治疗方案主要为R-CHOP方案化疗联合激素替代治疗,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垂体的结构功能可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进行性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疾病。通常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和基因表达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全基因的角度探索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组织中全基因的变化及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上下载GSE35
目的:研究壶腹周围癌(Periampullary Carcinoma,PAC)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地防治PD术后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01月至2015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PD手术的95例PAC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统计PD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将全部研究对象按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系统淋巴结清扫术(SL)对晚期卵巢癌(OC)患者生存中的作用。对SL和非系统淋巴结清扫术(USL)的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率期(OS)进行了Meta分析。方法:在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数据库中对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的近20年文献进行广泛的检索。我们总共分析了12项研究:3项随
目的:经皮肺穿刺活检(TTNB)是诊断胸部疾病的重要工具。影像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对诊断效能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关于在超声(US)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安全性和有效性影响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目的是通过Meta分析评估超声和CT两种不同影像学引导方式对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影响,探讨其在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安全性及有效性差异,为临床选择诊断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的比值(LDL-C/HDL-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接受介入诊治处理后的长期预后的关系。为诊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该疾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Em 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SLE心脏损害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文献发表时间限定在建库至2020年3月,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研究数据
背景:口腔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在口腔癌中最常见。据统计口腔癌患者在世界常见男性癌症中排名第八,在女性癌症中排名第十四。针对OSCC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有约一半患者在被诊断为OSCC时已出现转移,而肿瘤的转移正是产生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十年来,OSCC患者的生存率以及预后情况仍
目的:探究眼眶自体脂肪移植术对修复眶周凹陷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试验为回顾性的病例研究,研究涉及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隶属医院眼科就诊并住院接受眶周自体脂肪移植矫正眼眶凹陷的9名患者。这9名患者接受自体脂肪移植矫正眼眶凹陷的原因分别如下:因外伤等原因接受眼球摘除术,术后因眼眶周边软组织失去支撑造成眼眶凹陷(3人);因曾患有眼眶肿瘤等原因,一期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术后
研究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纳入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经病理确诊为I期-IV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173例,时间从2012年至2019年12月31日。所有患者在术前1月内行盆腔MRI扫描。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所有诊断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度。进行Kapp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亚低温疗法对气道滴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探究亚低温对AL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雄性昆明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3组:对照组(C组,n=12)、亚低温组(H组,n=12)、常温组(N组,n=12)。在光源引导下,用微量进样器行气管插管,模型组(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