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原水库作为北方地区主要的蓄水工程,堤坝大多是通过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修建而成的土石坝,具有围坝长、坝基透水性强、坝高低、围堤两侧水位差大等特点,普遍存在渗漏破坏问题,对堤坝的安全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坝基防渗是平原水库堤坝防渗的重点,有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两种类型。垂直防渗是通过建立封闭的垂直防渗墙或者防渗帷幕,截断渗水通道,在一定程度上能根治渗透破坏的防渗措施,防渗效果好,在技术条件允许且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应该是首选的防渗措施。而防渗墙对各种地层适应性强,造价较低,所以防渗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发展最快的垂直防渗处理措施之一。由于塑性混凝土具有比刚性混凝土更为优良的协调特性和经济性,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平原水库多采用坝前或坝顶防渗墙对堤坝进行防渗控制,但对于堤坝工后防渗控制,坝前防渗墙易污染水源,影响工程正常运行;坝顶防渗墙则工程量大,工期长,投资大。鉴于坝前及坝顶防渗墙存在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平原水库堤坝坝后防渗墙措施。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平原水库堤坝的渗流破坏形式、渗流理论和渗流分析方法进行总结。以济南玉清湖水库堤坝防渗加固处理为例,选取8+430典型断面进行渗流试验研究,获取渗流分析参数和物理模型,并建立典型断面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法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堤坝渗流计算、应力应变分析和边坡稳定分析,研究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堤坝不同位置时的防渗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