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水库堤坝渗漏工后防渗控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原水库作为北方地区主要的蓄水工程,堤坝大多是通过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修建而成的土石坝,具有围坝长、坝基透水性强、坝高低、围堤两侧水位差大等特点,普遍存在渗漏破坏问题,对堤坝的安全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坝基防渗是平原水库堤坝防渗的重点,有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两种类型。垂直防渗是通过建立封闭的垂直防渗墙或者防渗帷幕,截断渗水通道,在一定程度上能根治渗透破坏的防渗措施,防渗效果好,在技术条件允许且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应该是首选的防渗措施。而防渗墙对各种地层适应性强,造价较低,所以防渗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发展最快的垂直防渗处理措施之一。由于塑性混凝土具有比刚性混凝土更为优良的协调特性和经济性,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平原水库多采用坝前或坝顶防渗墙对堤坝进行防渗控制,但对于堤坝工后防渗控制,坝前防渗墙易污染水源,影响工程正常运行;坝顶防渗墙则工程量大,工期长,投资大。鉴于坝前及坝顶防渗墙存在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平原水库堤坝坝后防渗墙措施。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平原水库堤坝的渗流破坏形式、渗流理论和渗流分析方法进行总结。以济南玉清湖水库堤坝防渗加固处理为例,选取8+430典型断面进行渗流试验研究,获取渗流分析参数和物理模型,并建立典型断面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法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堤坝渗流计算、应力应变分析和边坡稳定分析,研究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堤坝不同位置时的防渗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东湖水库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胶东输水干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水库。水库位于济南市东北部历城区郭店镇老僧口村东北部白云湖与小清河之间,工程永久占地8073.56亩,东湖水库年
三峡库区截留过后,水沙情况发生改变,泥沙淤积量加大。弯道段因自身特殊的水流运动更有利于泥沙沉降,从而影响水域重金属污染物的赋存状态和时空分布规律。因此,研究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弯道段泥沙与重金属污染物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在总结三峡库区重庆段主要水文站多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弯道段—皇华城水域天然水体含沙量及Pb、Cd浓度进行现场监测,初步分析了天然水体含沙量和P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