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轻简化生产模式的推进,长江流域冬油菜直播面积迅速扩大,播种期渍害和合理施氮的问题日益突出。研究油菜不同时期对氮素的需求规律,探明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对渍害敏感的时期,对指导直播油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油菜苗期诊断的适宜节位、品种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不同时期适宜施氮量,以及萌发期和幼苗期不同阶段渍水对种子萌发出苗、幼苗生长和营养吸收的影响,为油菜合理施氮和耐渍栽培提供试验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长江流域2个主推品种“华杂9号和华杂62”为材料,在相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条件下,比较苗期不同节位叶片物质积累与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倒4叶和倒5叶能够较好地代表植株的光合速率以及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其中,倒5叶干重、叶面积与整株干物质、叶面积相关性最高,可根据回归方程:1)y=3.32x+1.51(R2=0.88,P<0.001)[y为植株干物质(g),x为第5叶干重(g)];2)y=1.24x+222.69(R2=0.67,P<0.001)[y为整株叶面积(cm2),x为第5叶长(cm)×宽(cm)],应用倒5叶的干重和叶长×叶宽预测苗期整株干物质和叶面积。2.以长江流域广泛种植的12个品种为材料,在不同供氮水平下比较了苗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运用最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将品种分为3类(R2=0.905)。以氮效率较高的华杂9号和氮效率较低的农华油101为材料,在不同供氮水平下比较了两品种物质积累规律和产量形成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对华杂9号单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的促进效应大于农华油101。在相同供氮条件下,农华油101的苗期持续时间较长,华杂9号的角果期持续时间较长;在施氮条件下,华杂9号在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均高于农华油101。在营养生长期,华杂9号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片中氮素分配的比例均大于农华油101,但两品种叶片中干物质分配比例的差异较小;在生殖生长期,农华油101的干物质积累量大于华杂9号,但华杂9号干物质和氮素向生殖器官中分配的比例较高。因此,角果期持续时间、干物质积累速率以及生殖生长期生殖器官中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的不同,可能是不同品种产量和氮效率差异产生的原因。3.以“华杂9号”为材料,在直播条件下设置不同基肥、苗肥和薹肥施氮量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基肥施氮对油菜苗期持续时间影响较大,苗期施氮对苗期和角果期持续时间影响较大、初薹期施氮对花期持续时间影响较大。基肥、苗肥和薹肥施氮量对油菜形态发育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基肥>薹肥>苗肥。增加基肥施氮量可提高抽薹前叶片氮素的积累,延长干物质快速积累时间和提高干物质积累速率,从而增加植株干物质量,有利于后期生殖器官的构建;适宜的苗肥和薹肥施氮量可防止开花后叶片过早衰老脱落,有利于角果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在本地习惯施肥模式下,基肥、苗肥和薹肥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90.0、37.5和90.0 kg N/hm2。油菜倒4叶SPAD值能反映植株的氮营养状况,可作为氮素营养诊断的指标。4.研究比较了8个杂交油菜品种对胚根伸长期渍水的抗性,结果表明,华杂62出苗率、主根长、下胚轴长度、基部第1叶SPAD值和幼苗干重受渍水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强的耐渍能力,而沣油737对渍害更加敏感。胚根伸长期渍水对华杂62幼苗含氮量的影响大于沣油737,但华杂62维持体内钾钠平衡的能力强于沣油737。5.以华杂62和沣油737为材料,分别在萌发期和幼苗期不同阶段进行渍水处理,结果表明,萌发期土壤渍水对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而幼苗期渍水对成苗影响较小,但显著影响幼苗生长。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吸胀期渍水种子出苗时间推迟;子叶平展期渍水促进下胚轴伸长,形成高脚苗;胚根伸长期是渍害最敏感的阶段,显著降低出苗率。在幼苗生长期,2叶期和3叶期渍水对幼苗生长影响较大。在萌发期和幼苗期渍水后,出苗率降低、幼苗恢复生长过程中单株叶片数减少、叶片变小、叶片SPAD值降低,单株干重和氮磷比下降、钾钠比上升。与沣油737比较,在萌发期和幼苗期渍水对华杂62出苗率、单株叶片数、叶片SPAD值、幼苗干重和幼苗钾/钠比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