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与健康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医疗科技的进步与居民生活饮食的改善,逐步提升了我国居民的人均寿命,这促使我国老年人口(指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加之几十年来政府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实施以及当今年轻人生活压力和家庭生活成本的不断加大,造成人们生育率和再生育意愿逐渐下降。多方面的因素促使我国目前的少儿抚养比的呈现出持续下降的状态,而我国人口的老年抚养比却呈现出不断加速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加剧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劳动力的短期。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区频频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状况,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养老保障资金压力与缺口,居民的消费意愿不强烈,大多数人都把钱存在银行里,这使得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已经高到了不合理的水平,导致我国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内在的推动力不足。种种问题的浮现表明我国人口问题已经发生了深层次的转变,如何解释以及怎样应对这种人口结构的转变,对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文章要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说明,然后阐述了国内外相关学者在人口抚养比,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与结论。随后以储蓄生命周期理论、家庭储蓄理论等较为经典的西方经济学和人口学理论作为基础,选取中国1990~2009年共20年的人口抚养比和居民储蓄率作为本文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基于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均是居民储蓄率的格兰杰原因,同时通过脉冲相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可以知道,从长期来看,少儿抚养比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逐渐微弱,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则逐渐加强。本文最后的几个章节主要阐述了日本人口抚养比变化对本国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以及日本政府为应对人口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然后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为我国未来人口和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