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自然观指涉了两个范畴的概念,一是自然实体意义上的自然观,文中指云南少数民族的神性自然观和物性自然观;二是自然非实体意义上的自然观,文中指云南少数民族的人性自然观。人们的自然观关涉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生态危机尽显的今天,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优化生存方式,可以从少数民族的自然观中得到启迪。云南少数民族从未远离过自然,他们与自然是亲融共在的,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有着独特的思想智慧。云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是具有生态本原性的作品,它们是与云南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的文学,反映的是云南少数民族生命的自由样态和本真的生活世界,凝聚着民族的灵慧和精神。本文从生态学和生态批评的视角去梳耙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观,对遗失物质和精神双重家园的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对少数民族具有生态意识的自然观研究使云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在新时期和新的理论视角下敞亮出了新的价值空间和意义。绪论首先论述了论题的缘起及意义,然后廓清“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概念,厘定“自然”和“自然观”的内涵,认为“自然”的内涵是具有双重意义的,一是指实体的自然,即自然物与自然环境;二是指非实体的自然,即哲学意义上的自然,指事物本来的样子、本性或自然而然。相应的,“自然观”的内涵也打破了以往对象性思维的认识局限,被拓展到了非对象性思维意义的“自然观”,即人顺应本性、不为外物所干扰、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这是本研究人性自然观部分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基点。最后,依次交代了论题的研究现状、理论背景、研究的对象、方法和路径。正文兼顾历时性和共时性,围绕着文学中的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进行梳耙,从实体自然和非实体自然的意义出发,全面考察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观,把研究对象和内容分为神性自然观、物性自然观和人性自然观三个部分。神性自然观部分以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具有神圣性、神秘性、权威性的自然为研究对象,梳理出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和于自然的自然崇拜和合于自然的图腾崇拜,它们是云南少数民族敬畏自然、崇拜自然的最早的自然观;物性自然观部分首先对云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史诗进行生态学解读,从中梳理出了云南少数民族初民们对宇宙、世界和自然万物的本体论认识,以及人源于自然的神话言说、具有进化论思想的自然观;然后又从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物我关系梳理出了云南少数民族依存于自然的观念意识、个体自然上人与自然互渗、“谐振”的自然审美观、整体自然上天人合一的自然审美观以及爱护和尊重万物的生态伦理观;人性自然观部分从非实体自然的哲学意义——本然、本性和自然而然出发,详细论述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人性自然下所展现出来的生命意识和诗意生存状态,各少数民族在天、神、人一体和谐的美丽家园中,精神无所羁绊,敬畏生命,顺时而作,随时而歌。他们的人生是一种艺术的人生,一种生态审美的人生。结语部分总结了云南少数民间文学中的自然观,论述了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云南少数民族的自然观是他们生活世界里自然养成的生态生存智慧,是人与自然、社会、自身和谐一体的本真自然观,人与自然须臾不能分离的生态整体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互渗的间性思想贯穿始终。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总括了云南少数民族自然观中的生态美,从审美的理路让我们重新感悟自然,回归自然;最后结合云南少数民族自然观中的生态思想为迷失物质和精神家园的现代人指出一条返乡之路。